︿

籌組電影國家隊 文化部整頓業者票房黑箱作業

鄭閔聲 2016年08月22日 18:08:00
文化部長鄭麗君認為,要讓電影票房透明化,才能讓台灣影視產業與國際市場競爭。(攝影:葉信菉)

文化部長鄭麗君認為,要讓電影票房透明化,才能讓台灣影視產業與國際市場競爭。(攝影:葉信菉)

 

「我在乎的,是電影與觀眾間的連結。現實卻是,每個人都在關心誰是票房排行榜冠軍。」 

                                  好萊塢影星湯姆‧漢克

 

 

8月12日,文化部廣邀100多位電影從業人員及影視學者舉行公聽會,討論如何依法落實電影票房透明化。這是文化部長鄭麗君上任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政策對話。會中,鄭麗君甚至強調電影票房透明化,關乎台灣影視產業能否組成「國家隊」與國際市場競爭。

 

對電影業者來說,票房是關乎生計的利潤來源。但對一般觀眾而言,票房數字大概等同於電影口碑好壞;一部賣座電影,可能會增加觀眾購票進場的意願,如此而已。

 

但在有意調整電影輔導政策的鄭麗君眼中,準確的電影票房數字,是規劃整體產業戰略的基礎條件,她在接受《上報》專訪時明確指出:「票房不只涉及產業內的合理利潤分配,也是政府投資國片的重要評估工具。」

 

文化部8月12日舉行公聽會,邀請100多位電影從業人員及影視學者,討論如何依法落實電影票房透明化。(文化部提供)

 

「過去政府對電影產業的支持是編預算、發輔導金。這種補貼方式,有文化上的意義,卻忽略了電影的產業與商品特色。」鄭麗君宣示,未來政府對於國片的政策支持,將是補助與投資並重;對具有文化多樣性意義題材或新進導演作品提供補助,並市場潛力較成熟的電影則採取投資,「政府投資的邏輯是以觀眾為主體、市場競爭為考量,如果票房數字不精確,投資效果一定會大打折扣。」

 

鄭麗君指出,政府未來將以影視國發基金投資國片,事前委由具產業經驗的投資團隊評估,目標是讓台灣電影維持穩定產出量,留住影視人才。但進行評估的基本條件是精確的票房統計,「當你知道消費者對不同類型電影的喜好;不同地區民眾的觀影習慣是什麼,才能正確供給市場需求,做出可回收的投資。」她說。

 

文化部也計畫將政府的影視發展基金,結合民間現有的影展資源,形成具規模的投資平台。例如在金馬有展創投會議上獲得投資的電影劇本,政府可以加碼合資;或是只要獲得國內特定電影節獎項,政府就直接投資作者下一部電影。

 

活化國片市場這條長路,無論怎麼走,都得仰賴票房分析這顆北極星指引方向。遺憾的是,現階段的台灣電影票房統計,離「精確」這個目標,還很遙遠。

 

威像電影製片業葉如芬(左)和名監製李烈(右),對台灣國片票房如何合透明化,公聽會中也提出建議給當局。(文化部提供)

 

根據2015年5月修正的《電影法》規定,電影映演業者,應於修法後一年內「建置電腦票房統計系統,並提供票房統計相關資料予文化部及其指定電影相關法人、團體或機構。」依法,文化部應該已能掌握所有電影統計,但實際上政府接收到的資訊內容,卻讓人感到不安。

 

「我到文化部以後,準備公開票房資料,才發現同仁製作得很認真的分析報告,原始資料只是戲院公會每天傳來的Excel檔;公會的資料也是來自戲院提供的數字,資料雖然都是『電腦檔案』,但系統根本沒有連線,我不敢確認資料準確性。」鄭麗君認為,全台戲院應該建立即時連線的計票系統,資料才具公信力。

 

正因當初立法不夠周延,文化部在今年6月說明了無法公布精確的票房統計後,鄭麗君8月再次舉辦了公聽會,希望能儘速移開票房資訊不透明這塊絆腳石,「透過票房分析,製作符合市場需要的電影,自然會把更多觀眾帶進戲院,長遠看來也對戲院業者有利。」她說。

 

「台灣電影票房數字一直是個謎」,台北市電影戲劇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張中周質疑票房計票的公正性。(文化部提供)

 

然而,戲院業者對於設置全國連線的統計票房系統,態度依舊保留,台北市電影戲劇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張中周就主張,票房數字涉及戲院與發行商間的商業行為,目前的報票方式;他甚至擔心建立連線系統有遭「駭客入侵」的可能。

 

面對戲院業者壓力,鄭麗君則強調,台灣電影面對強烈的國際競爭,已經到了不能不結合政府力量的程度;但政府也不能白白投入資金,必須建立投資、獲利、再擴大投資的良性循環,逐漸建立起台灣電影的市場品牌,才能引進更多元的國際資金與映演空間,「電影票房是所有戰略的第一步,現在沒建立起來,會走很多冤枉路。」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