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興亞人目前多聚集在孟加拉的難民營,但人口數量之多,導致許多遺體須安放在同一處墓地。(湯森路透)
居住於緬甸境內若開邦(Rakhine State)的羅興亞人(Rohingya),8月遭緬甸政府血腥鎮壓後,60多萬的羅興亞人逃往鄰國孟加拉避難。在難民營生活的他們,如今卻碰到了一個棘手卻無奈的問題:他們沒有足夠的「墳墓」去安葬往生的羅興亞人。
18歲的羅興亞難民米亞(Amir Mia)走在狹窄、充滿泥濘的鄉間小路上,這裡是位於孟加拉東南部小城「柯克斯巴札爾」(Cox's Bazar)的巴拉卡里(Balukhali)難民營。
米亞拖著祖父的遺體,卻不知該葬於何處。
經過8月25日緬甸政府的鎮壓後,孟加拉各地湧入大量難民,數量之多甚至導致羅興亞人「死無葬身之地」。米亞安置祖父的遺體於一處已經擠滿的墓地,只能用簡單的竹籬與其他遺體區隔,而這樣的悲歌,同時也在其他難民營發生。
站在圖庫巴朗(Kutupalong)庇護營新墓園前,16歲的阿拉姆(Mohammad Alam)指著墓地說,隨著難民人數持續增加,同一處墳墓都有3、4具遺體放在一起,「在這裡沒有遺體能被安祥地處理,因為要挖舊的墳墓來造新的墳墓。」
「我曾經看過有人直接把遺體安置在家旁邊,因為他們找不到任何地方安置。」阿拉姆說,「隨著大雨把墳墓的標示洗去後,就會有人又來建新家,不會有人發現這是墳墓。」
52歲的侯賽因(Nur Hossain)住在圖庫巴朗庇護營達26年,過去在緬甸當農夫,現在則是在庇護營挖墳墓。「我們在這裡就像是囚犯,儘管自由,卻只能在庇護營工作,無法出去。甚至死後,還沒有安葬的地方。」
「我曾開挖同一處墳墓4次。」侯賽因說,「當我在挖墳墓的時後,我總是喊著真主阿拉的名字,因為我知道我總有一天會死,而死亡總是侵擾著我。」
納祖.米亞(Nazu Mia)在還是青少年的時候,就來到圖庫巴朗庇護營了。「我的生活就像在監獄一樣,我會待在這直到死亡,我甚至不知道會與誰共用墳墓。」
「我們曾被問過,是否需要食物、庇護所、醫療,但卻從沒有人問過我們是否需要更大的墓地。未來,甚至可能要在同一處安置10具遺體。」米亞感嘆,「我們能有一處安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