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諸神的黃昏」 是國民黨復辟政治的特色

張宇韶 2017年10月31日 00:02:00
國民黨始終恐懼競爭與變化,只要面對初選的情境只會訴求集體團結與整合的和諧。(攝影:葉信菉)

國民黨始終恐懼競爭與變化,只要面對初選的情境只會訴求集體團結與整合的和諧。(攝影:葉信菉)

面對2018年六都與縣市長選舉,朝野兩黨都已經有了不少動作,由於兩黨所面臨的挑戰與政黨文化有著巨大差異,所以處理的方式自然讓旁觀者進行比較。

 

民進黨好整以暇面對選戰

 

對於民進黨來說,主要的政治引信與危機似乎已經被解除。習近平十九大政治報告有關涉台的部分,必無部分藍媒預期一般,不僅沒有時間表的壓力,仍保有對話的空間餘地,這使得兩岸暫時避免立即撞車的風險;賴清德組閣後,除了免除黨內兩個太陽的零和遊戲外,政策也出現安定感與自信心,這足以讓蔡英文的民調止跌回升;面對世大運後柯文哲不斷攀升的支持度,蔡英文也在黨慶時提出修憲的主張與方向後,找回了政治節奏的主動權與話語權。即便某些縣市存有執政不佳的隱憂,或是面臨茶壺內風暴的可能,由於民進黨已經建立一套完整的初選與政治甄拔制度,使其仍可好整以暇面對這場選戰。因為解決人為變數的方式,就是仰賴制度。

 

反觀國民黨則是讓人霧裡看花,全然不知道其重建的軌跡與邏輯為何,更不明白面對選戰的策略在哪。特別是進入2017年以來,這個黨對台灣社會展現的,就是自己的內鬥能力還有復辟政治的本質。全年來都在搞與社會氛圍無關的自家選舉,從黨主席、黨代表、中央委員以直到中常委的過程中,仍不脫人頭黨員、惡質放話、賄選買票、集體換票等行為模式與政黨文化。這實在讓人懷疑,國民黨似乎不用顧慮人民感受與社會觀感。

 

然後,面對2018大選國民黨的老政客們不知是哪來的勇氣與信心,紛紛表態投入選戰。諷刺的是,他們拿出來的不是各項令人驚艷或接地氣的政策,而是各種令人費解但又可理解的動機,然後透過各種方式試水溫與放話,在進退之間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冷靜觀察,共同的行為模式就是「越老越舊」的人對此始終樂此不疲,他們憑藉的似乎只是這個保守的既得利益集團的遊戲規則,然後不斷打壓嘗試改革或是有作為的新人。這樣的故事很熟悉,因為這些老國民黨始終扮演「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或是「上下交相賊」的角色,說穿了這也是電影頭名狀裡面的劇情:「這是我的地盤,誰挑戰我們的利益,就聯合起來棒打出頭鳥」。

 

國民黨老政客哪裡來的勇氣

 

這些劇情,可從新北周錫瑋、桃園吳志揚、花蓮徐臻蔚、新竹呂學璋、嘉義黃敏惠的心態看出端倪。不解的是,即便民進黨執政不力或是某些縣市施政低迷,但實在看不出這些曾經被選戰淘汰的政客的可能與機會,除了訴諸論資排輩的資歷、或是在地雄厚的財力與資源外,只剩下揮之不去的權力復辟的傳統。 再深入分析吳敦義與曾永權的思維,可發現他們看待選戰的核心假設完全荒謬,偏偏他們卻深信不疑。

 

首先,就是民進黨的執政包袱必然拖垮地方選舉,過去馬英九效應也會發酵在未來;然而這是建立在「提出符合社會期待的政策」與「象徵世代交替合適人選」的前提上。直言之,除了江啟臣與蔣萬安外,可被期待的新人實在屈指可數。國民黨是否先展現一下關心市政的決心與態度,然後重新思考一下自己鼓勵黨內青年從政的必要?

 

其次,他們始終恐懼競爭與變化,只要面對初選的情境只會訴求集體團結與整合的和諧,因為國民黨最愛說「團結都不會贏了,更何況是分裂」!顯然形式主義的面子政治學遠勝過選戰的現實感。有趣的是,所謂的整合協調往往只是一連串抬面下的交易與權力角力,事實證明,輸的那一方鮮少在選戰中全力輔選,社會大眾更厭煩了這種「當面說好話,背後下毒手」的爛梗。面對透過派系實質利益交換作為基礎的民進黨,國民黨目前根本沒有招架之力。

 

最後,國民黨始終出現不了黃信介這樣無私付出的黨主席,不要說是變賣家產資助黨與候選人,連老帥親征的的決心都阙如。從朱立倫到吳敦義,想的都是總統大位,但做的卻是保全實力與精打細算。 在欠缺完整的政治核心論述以及自我反省能力下,國民黨又提不出接地氣的有感政策與適當人選,面對未來選戰,這個保守的政黨恐只剩下「諸神的黃昏」而已。

 

※作者為兩岸政策協會研究員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