櫃買中心董事長陳永誠提出的「三個要求」,只是落實公司治理與降低投資人於櫃買市場的訊息不對稱。(攝影:葉信菉)
金管會顧立雄主委上月24日針對新創事業上櫃問題受訪時表示,「上櫃條件是否有改進之處、或是否有放寬的空間,都是可以討論的,比如申請上櫃的公司是否一定要有獲利或不得有累積虧損?若要放寬上櫃條件,每個行業是否要制定不同門檻。」事實上,本次新創事業上櫃問題主要來自於生技業者想持經濟部工業局「科技事業暨產品或技術開發成功且具市場性意見」的審查通過結果申請上櫃,卻不一定可以通過上櫃審核而來。
顧主委表示,希望研擬在經濟部工業局及櫃買中心之間建立一個溝通平台,邀請雙方相關人員直接溝通。但是,顧主委在研擬平台前應該思考一個更深層的問題:
為何生技業的技術審查是放在經濟部工業局?或許工業局可以找到適合的專家審查,但工業局對於生技產業的專業能力會優於衛生福利部嗎?或者工業局可能會以其評估一般製造業產值的思維來看生技業。
若工業局以產值大小的思維來評估生技業,則台灣取得工業局審查證明的生技業可能又淪為只重視產值不重視附加價值的製藥行業,這與小英總統五大創新產業中的亞太生技中心可能有不小的落差。
每個部會都有其專業能力,但若具未來性的生技產業審查放在製造產業五缺的經濟部,這樣的審查結果可信度有多高不無疑問。櫃買中心董事長陳永誠於上月13日舉行「生技公司進入資本市場之機會與挑戰說明會」時即已強調,生技產業上櫃後要讓投資人買單,櫃買中心只有三要求:
第一、大股東要有堅定承諾,不可以一掛牌就要賣股票;
第二、研發團隊要有高度競爭能力,智財權至少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第三、財務業務要高度透明,在公眾市場發行籌資,必須要有透明度。
櫃買中心的態度非常清楚,就是上櫃公司應具有永續經營的可能。一家公司的財務狀況若穩健且公開透明,經營團隊也在乎公司的未來性,則大股東應不會一掛牌就出售股票,同時,公司也擁有具有價值的智慧財產權,這樣的公司必然較滿足可以永續經營的條件。上述的「三個要求」應該也是重視金融環境的透明度與公司治理的金管會所關注的。
櫃買公司的「三個要求」只是落實公司治理與降低投資人於櫃買市場的訊息不對稱,這樣的要求應該是必要的。此外,從事新藥研發的生技業,在成立初期要大量資金投入研發,可能需要藉由不同的直接金融方式籌措資金,若貿然讓這些公司上櫃或上市,可能將風險直接轉嫁給訊息不完全的投資人,這對希望振興台灣股市的政府而言,可能不是一個妥善的解決方式。
再者,新創事業本來就具有較高的不確定性,主管機關對其上櫃的審核本應持較嚴謹的態度。新創事業面臨的真正問題應該是台灣直接金融比重日益萎縮,而非單純的上櫃問題。因此,主管機關該做的不是搭建平台,而是盤點台灣直接金融萎縮的原因,才可以對症下藥,這才是讓新創事業得以長大的正道。
陳永誠董事長指出「工業局是以技術為主,櫃買中心則著重技術、內控、財務與業務透明。」這句話非常正確,這也點出櫃買中心在上櫃審核過程中的重要性。我們希望政府相關單位在面對業者問題時,可以有清楚的腦袋做出清楚的回答,以建立政府的公信力,進而降低法規對投資環境造成的不確定性。
※作者為淡江大學產業經濟與經濟學系合聘副教授
【延伸閱讀】
●產經觀點:解決「五缺」是舊經濟 還是救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