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對執政黨的期待是政府再造,在野後的政黨再造,其實也攸關國家體質的改善,只是不曉得國民黨還有機會蛻變嗎?(攝影:葉信菉)
2000年國民黨第一次在野,因為仍掌握國會絕對多數,加上祖宗八代累積下來的黨產,使得他們並沒有太大的危機感,更不可能看到政黨本質性的問題,至多就是對放下50多年政權的灰心失落。
因而,從國民黨退下的高官,有前財政部長邱正雄出任大華證券董事長、前經濟部長王志剛出任復華投資信託公司董事長、前行政院政務委員黃大洲出任華夏投資公司董事長,林林種種,國民黨要員卸下官職,依然因為龐大的黨產資源,讓大家有機會繼續遊走於社會層峰。即便成立一所智庫,以為東山再起的堡壘,它的創辦資金也是以「億」計量,轉戰其中,仍不失為一份稱頭的工作。國民黨上層階級還是大權在握,這個黨除了失去政府官銜,菁英還是菁英。
在如此在野條件下,看似未讓國民黨受到重創,可是副作用之一,就是剝奪了國民黨一次真正改造的可能。接著,民進黨政府如同這次執政,對國民黨黨產虎視眈眈,雖然因為執政體質太弱,在野力量太強,不像今天可以直接立法揮刀斷裂黨產,但也給國民黨不小壓力。只不過,當時國民黨面對風雨欲來的挑戰,作法則是大舉變賣黨產,包括出脫大華證卷、台苯、東聯化學等等股權,董事長位置可能沒了,也還有力氣轉打金融戰,一陣於金融圈腥風血雨的交易後,當時估計,國民黨結果為自己又多賺進了約莫一百億現金。
國民黨因為黨產背上罪惡之名,它其實一直都沒察覺,這個黨本身,其實一直被金錢的迷幻所操控,誤信這些資源即是選舉組織戰和文宣戰的本錢。他們可能想都沒想過,假如民進黨亦有上百億黨產作後盾,恐怕就未必是個讓國民黨頭痛的政黨了。
2016年第二次下野,國民黨黨產規模確實不復以往,但民進黨已是國會獨大,35席藍委,儘管偶爾搶占新聞版面,卻也只是鎂光燈下投射出的巨大影子而已,嚇唬人有餘,並不具決定性作用。
人民對執政黨的期待是政府再造,在野後的政黨再造,其實也攸關國家體質的改善。這回便是國民黨第二次改造的機會。問題是,如今國民黨的領導階層,似乎比2000年連戰所領銜的在野國民黨還要保守、封閉。
政黨下台再造,而又上台獨領風騷的例子,其實所在多有。1979年英國工黨被柴契爾領軍的保守黨打敗,淪為在野18年。當時工黨所採的重生計畫,是將政黨再造主軸,建置於黨的新政治哲學和策略路線。也就是在古典社會民主主義中,尋求新的出路,以和新自由主義路線做出更有意義的區隔,之後藉新左派之姿,重新挑戰國內的新右派支持者,終究脫胎換骨,重返執政。
但顯然,台灣的政黨意識形態之爭,並不存在這些內涵,此刻的國民黨尤其予人一股濃濃的復古風,愈是鼓勵黨員緬懷孫中山,愈顯其黨魂的空洞,它欲著眼未來,感覺卻是要把支持者拉回過去。至於它在某些議題上的忽然左傾,也並非奠基於政黨長期以來的價值取向,應該只是覺得自己在哪裡跌倒,就應該要在哪裡站起來的心態。
在黨產爭議中,現今國民黨主席洪秀柱主動論及故宮國寶和當年的黃金,竟是要大家好好算一算,「是國民黨欠中華民國,還是中華民國欠國民黨多。」連故宮國寶也可被歸於廣義黨產,且只提「黨國一體」的歷史性,對其後而來的荒謬性完全視而不見,這已不是她選擇性記憶,或者無知強辯的問題,而恐怕是個人根深蒂固的基本價值觀作祟。此刻,她的「不油滑」,實比油滑更讓人不安。在她帶領下,國民黨顯然又將失去再造的機會。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