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清洗者』。清洗代表割掉那些異己者的喉嚨。」一位加入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IS)前身「伊拉克與黎凡特伊斯蘭國」(ISIL)的青少年這麼說。
這位少年加入ISIL時年僅14歲,現已16歲的他因為不堪遭到性騷擾,逃離了組織,隱姓埋名定居在希臘。隨著IS漸失勢力範圍,未來將有更多童兵四處流竄,外界擔憂恐帶來另一種威脅。
ISIL據信在敘利亞內戰中招募了2000名童兵,他們被稱為「哈里發的幼獅」(lion cubs of the caliphate/ashbal al khilafa)。
Freed ISIS child soldier recounts horrors of brutal training, years of torture https://t.co/yEve7IXegC pic.twitter.com/LxIeHLuHzs
— Fox News (@FoxNews) June 16, 2017
Cubs to lions: What's next for ISIL's child soldiers? https://t.co/f5LrxgiFdJ pic.twitter.com/nbgd1Bhgjf
— Al Jazeera English (@AJEnglish) November 11, 2017
《半島電視台》(Al Jazeera)記錄美國喬治亞州立大學教授布盧姆(Mia Bloom)和作家畢亞(Ishmael Beah)對談內容,兩人探討對於ISIL前童兵,各國社會應用何種態度與措施應對。
教授布盧姆目前正以「恐怖組織」內的孩童為主題撰書;作家畢亞在1991 年獅子山(Sierra Leone)爆發內戰時被迫成為童兵,加入政府軍的行列對抗革命陣線聯盟(Revolutionary United Front,RUF),直到獲得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的救援逃往美國。
Author and activist @IshmaelBeah will be the keynote speaker for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Week, which runs Nov. 11 through 18.
— Wake Forest News (@WakeForestNews) 2017年11月10日
The event is free and open to the public. He will speak at 7 p.m. Nov. 13 in Wait Chapel. Doors will open at 6:30 p.m. https://t.co/cowTo4ZVPT pic.twitter.com/NyxcCLJ8xh
對談中,布盧姆指出恐怖組織有多種管道可以接觸小孩,同樣地,孩童也能透過不同方式加入軍隊。比如某些武裝分子會直接在敘利亞和伊拉克的醫院或孤兒院等機構直接帶走小孩,某些小孩甚至是由親生父母親手交給組織成員,只為確保房子不會被搶走,並換得食物作為補助。
ISIL也會讓穿著新制服的童兵部隊在街道上行走,使其他孩童產生欣羨之情,再加上該組織塑造童兵為特別稀有的身分,吸引小孩子主動加入。另外,ISIL為了海外戰士設立不同語言的學校,通常是英語或法語。
Killed ISIS child soldier Abu Yasser al-Maghribi. M16 is almost as big as the kid. pic.twitter.com/Wuv7LVnfNU
— Björn Stritzel (@bjoernstritzel) July 5, 2016
對此,作家畢亞談到自己成為童兵並不是被任何人強迫。當時的畢亞「失去家人、失去房子、失去他所知道的一切。」軍隊對他而言反倒是最安全的地方,保護自己免於受到內戰的波及。
「在軍隊你只能作戰。你不殺人,結果就是你被殺。你為子彈、為食物開槍,殺戮變得像呼吸一樣平常,你甚至連想都不用想。」因此畢亞坦承在他16歲被送至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安置時並不開心,他太過習慣戰爭,軍隊成為他的家,他沒有想過人生還有其他種可能。
畢亞在安置中心待了8個月,獲得上學和自我實作的機會,他才發現自己除了打仗以外還有其他「用途」。
畢亞於1998年搬至美國,在紐約完成高中最後兩年學業後進入歐柏林學院(Oberlin College),於2004年取得政治學士學位。
布盧姆談到再犯(recidivism)的風險,為此國際救援組織會給予課程教育和職業訓練,幫助逃出來的童兵重新接軌社會。另外在宗教方面也會給予特別協助,教導他們重新理解伊斯蘭教經典。
至此這些方法都相當成功,不過布盧姆指出歐洲的童兵在重回社會時,常常會受到更嚴重的污名指謫,被視為外來分子而遭到排擠。這樣的情形很有可能迫使他們重回組織懷抱。
ISIS posts video "My father told me" featuring child soldiers in Raqqa training for jihad, then executing hostages in simulated commando ops pic.twitter.com/YfMQygFgfl
— Lisa Daftari (@LisaDaftari) December 29, 2016
畢亞則提到他們回到社會生活時,其中一個問題就是部分人察覺到不公平(injustice)。
「我們在安置中心有自來水可用,但是大部分人都沒有;我們一天有兩餐可吃,但是大部分人都沒有。所以很多人告訴自己:『如果你在戰場上打仗殺人,外國人就會過來提供你所有的機會。』」
因此,畢亞認為修補整體社會隔閡的全盤性解套相當重要。「沒有打仗的小孩也同樣被戰爭波及,所以他們不應該受到差別待遇。」
Children didn’t cause the conflict in Yemen.
— UNICEF (@UNICEF) 2017年11月13日
But they are the first to suffer.#ChildrenUnderAttack pic.twitter.com/TjgF1YUTv7
Once rescued from #SouthSudan's brutal conflict, many former #childsoldiers are now going back https://t.co/DBYhAqcOul
— Child Soldiers Int. (@ChildSoldiersIn) November 13, 2017
畢亞回憶當初13歲加入軍隊的情形,提及一開始必須先接受一連串洗腦教育,直到相信自己的所作所為是正當且良善的。「當我在軍隊,我真的相信我打仗是對的。我的家人被殺了,我必須為其他小孩而戰,避免他們跟我一樣。」
布盧姆提到她認為16、17歲的青少年加入ISIL的話,實在很難說他們是遭到洗腦式教育。「他們都是孩子,也應該被如此對待,但我們很難盲目地說他們無辜,就只因為他們是小孩。」
對此,畢亞回應,「除非有人可以告訴我哪場戰爭全由18歲以下的小孩發起,否則我認為沒有一個童兵應該被處決。」
畢亞指出那些從ISIL逃出的童兵未來生活將十分艱困,身上背負的罪名是他們必須解決的問題,應該要找到足以支撐他們的人際關係。「這需要花點時間,不過是有可能的。」
Miss the important news on #childsoldiers this past month? Here's the breakdown - in numbers... pic.twitter.com/pSTYUzjMIz
— Child Soldiers Int. (@ChildSoldiersIn) November 1,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