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進黨如何解讀柯文哲現象

林青弘 2017年11月22日 00:00:00
「柯文哲現象」可見柯文哲的政治魅力與政治衝擊,仍有可畏之處,值得藍綠兩大黨關注。(資料照片/張哲偉攝)

「柯文哲現象」可見柯文哲的政治魅力與政治衝擊,仍有可畏之處,值得藍綠兩大黨關注。(資料照片/張哲偉攝)

2014年市長選舉,柯文哲以政治素人身分,獲得台北市民將近85.4萬票支持,創下直轄市長民選以後,無黨籍參選市長的高票當選紀錄,同時也寫下綠柯合作,台北市第一高票的歷史奇蹟。柯文哲的自戀與自大,從那時候開始,到現在從無間斷,怪不得柯P個性,只能說造化弄人,時勢造英雄。



獅子座的柯文哲,有典型的獅子個性,例如自戀與自大,享受權力,喜歡媒體關注的聚焦感。但是同時在他身上顯現的爭點,例如裝傻卸責、轉移焦點、迴避攻擊、製造話題等等,又是熟練政客的慣性行為,很有可能來自幕僚指點,後天養成權謀習性。「柯文哲效應」是否繼續有益於民進黨中央與地方執政?尚待明年選戰結果證實,但若要論及「柯文哲現象」,迄今尚未息偃終止,可見柯文哲的政治魅力與政治衝擊,仍有可畏之處,值得藍綠兩大黨關注。

 

柯粉可能轉型為「柯黨」



「柯文哲現象」的崛起,原因之一,在於不滿藍綠者找到出氣口,尤其是愛找執政黨麻煩的政治挑釁,更是這群「觀眾」支持柯P的必要因素。對抗執政者、挑戰執政者,把政治上的叛逆性格包裝成「舉手問問題」,這是政治操作,也是柯P滿足這類支持者的政治大麻。是以,柯文哲絕對不會停止砲轟民進黨政府,差別僅在於頻率、時間點和砲轟對象。哪天賴揆若在「一例一休」的修法過程跌個踉蹌,以柯P的投機和嗜血,在幕僚分析與慫恿下,仍有可能反咬賴揆,出手修理,討好民粹。



其二,講話無厘頭,製造輿論風波,集中媒體關注,每天新聞都有柯P。柯市長幕僚很喜愛操弄媒體,一方面注意柯市長是否失言,一方面又想保持媒體對於柯P的溫度,電視上看不到柯P受訪,這才是新聞。通常政治人物若是特別關注媒體曝光度,表示知名度不夠,想要塑造形象,吸引社會大眾的聚焦注視。可是,柯P的媒體操弄,強力運用社會心理學效應,並不在於大打知名度,而是話題引領和形塑領導優勢,例如最近的重陽節敬老金,買票之說即屬如此。柯P想墊高台北市長高度與影響力,並且趁此彰顯自己與眾不同,能在藍綠之間,成為領導政壇的關鍵人物。利用媒體墊高自己,柯P肯定會持續不斷做下去。



其三,白色力量變異為柯粉,柯粉轉型成為柯黨,更大的政治算計已經進行。柯P在市議會被邀請入黨,起先出言拒絕,後來預留伏筆,不強烈拒絕,故意埋下想像空間。這是高明回應,畢竟柯P是否加入民進黨,不僅柯粉心裡有數,柯市長的幕僚更有盤算。2018年市長選舉若是高票連任,氣勢如虹,柯粉趁勢集結成黨,柯P的黨魁與市長雙重角色,可讓政治影響力瞬間暴漲。猶如中年大叔版的馬克宏,柯粉是否集結成黨,明年選戰結果是關鍵因素。萬一落選,在柯粉期待下,可以轉攻2020年總統大選,此時無黨籍的柯文哲,對藍對綠都是潛在有「破壞力」的挑戰者,是否合作,黨籍空白就是政治籌碼,因此現在無須明白表態,模糊應對最有利於柯P。



民進黨若要科學應對「柯文哲現象」,民調是一種工具,大數據的蒐集與解讀,也是一種方法。最重要的是,從歷年選情資料,彙整不變的原則,以供選戰策略制定時,畫下不能牴觸或違背的紅線反思。



大數據在十幾年前,已經流行於金融界的資料採礦(data mining),作為金融商品開發、客戶關係管理的基礎,當時國內外的實務運用已有很多面向與層次,近幾年才積極在選舉和政治上發揮效益。「垃圾進,垃圾出」、「相關當成因果之偏誤」、「行為落後指標誤為時間預測指標」等等謬誤討論,學理和實務討論很多,將大數據應用於政治或選戰,也要小心防範,避免被數據誤導,造成錯誤解讀。



柯P迷信大數據,猶如民進黨畏懼「柯文哲現象」,兩者心中癥結,恐怕科學突破還不如自我信念的堅定。白話直說,若是堅信「綠色執政,品質保證」,「柯文哲現象」只能短期浮現,不能繼續縱容,更不能養虎遺患。



無論柯文哲未來是否競選總統,市長連任敗選的柯P,在藍綠歸位、政治光譜定位後,戰敗的柯P對藍對綠而言,都比較容易應付。因為柯文哲聲勢下跌、連任受挫,柯P才能向現實妥協,政治折衷點才會出現,要合作或競爭,才能看清楚、說明白。



至於國民黨要以「大強」或「小強」(非指羅智強)應戰柯P,不應該是綠柯何去何從的先決考量。奮力拼搏的國民黨,即使推出人選只有「小強」程度,在吳主席的翻雲覆雨操作下,變形成為「大強」,亦有可能。民進黨若是為執政大局設想,策略性製造柯P敗選,這是解構「柯文哲現象」的必要歷練,也是綠柯合作之後,不得不務實接受的隱痛。

 

※作者為自由作家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