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利亞打擊IS工作進入尾聲,但各國勢力仍未有撤退跡象。(美聯社)
2011年敘利亞內戰開打至今已超過6年,而近年來世界各國恐怖主義崛起,為了打擊恐怖組織根源,各國勢力也趁勢進入敘利亞加入戰局。
在伊朗和俄羅斯盟友的協助下,最近敘利亞總統阿塞德(Bashar al-Assad)已從反叛組織手中重新奪回大部分的國土控制權,敘利亞的一切看似將由壞轉好。
然而,由於阿塞德在內戰期間極度依賴外國盟軍支持,《美聯社》(AP)分析認為,盟軍可能為了國家的長遠利益而在戰後留下,如此一來阿薩德未來的統治恐將受制於盟軍勢力。
據了解,目前敘利亞境內仍有美國、俄羅斯、伊朗和土耳其等國的軍隊駐守,並已有部分國家表示在戰後仍會在敘利亞留下駐守部隊。
美國最早進入敘利亞北部駐紮,是以打擊恐怖組織為由,提供當地庫德族民間組織作戰訓練和武器援助來攻打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IS)。
前幾年由於戰事的加劇,駐敘利亞美軍人數也不斷增加,一直到美國總統歐巴馬卸任不久前,美軍的人數便維持在1500人上下,並遍布敘利亞北部的十多個美軍基地。
然而隨著IS在敘利亞勢力的消退,美軍駐紮敘利亞的正當性也跟著下降。今年11月初,阿塞德政府便向美國表示,打擊IS的工作已經結束,呼籲美國盡速撤離敘利亞的駐紮軍隊。
但美國政府實質上仍不願放棄中東利益,11月初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Jim Mattis)在聯合國談判時便曾表示,美國目前沒有全數撤退的計畫,而敘利亞庫德族也支持美國,希望美國軍隊能留在敘利亞給予他們援助。
與美國相比,俄羅斯介入敘利亞內戰的時間較晚,一直到2015年9月俄羅斯才派出戰機空襲敘利亞反政府軍。此外,俄羅斯在內戰中所支持的對象也與美國並不相同,其所支持的對象為阿塞德政府。
由於俄羅斯從未公布其在敘利亞的駐軍人數,因此並未有準確的統計數據,但根據2016年9月俄羅斯議會選舉海外投票的數據顯示,當時駐紮在敘利亞的俄羅斯軍事人員至少有4300人。
在俄羅斯政府的幫助下,近幾個月來阿塞德政府收復失地有明顯的進度。
而儘管俄羅斯軍方參謀總長格拉西莫夫(Valery Gerasimov)曾於上週表示,在戰事平息後,俄羅斯將大幅減少其在敘利亞的軍事據點。但同時格拉西莫夫也表示,俄羅斯將繼續維持在克曼敏(Khmeimim)和塔爾圖斯(Tartus)的駐紮。
《美聯社》指出,為報答俄羅斯在內戰中的力挺,阿塞德已經同意俄羅斯可無限期使用在克曼敏地空軍基地,並已與敘利亞簽署了使用塔爾圖斯基地的49年協議,且只要雙方同意便有延長的機會。
據了解,目前俄羅斯軍方正積極對兩個基地進行現代化改造,以便容納更多戰機和軍艦。
作為最早對阿塞德政府伸出援手的國家,同為什葉派的伊朗可謂出錢又出力,在整場內戰6年多的期間提供敘利亞政府軍各方面的財政和軍事支持。
伊朗內戰期間在敘利亞部屬了伊斯蘭革命衛隊,同時也派出伊朗軍官對敘利亞軍隊進行指導。除此之外,伊朗也動用大批什葉派民兵和黎巴嫩真主黨戰士,替同為什葉派的阿薩德政府撐腰。
對阿塞德政府來說,儘管伊朗在戰時提供了多方的援助,但在內戰消退之際,卻可能成為其心頭大患。
《美聯社》認為,伊朗和真主黨軍隊在敘利亞建立了長期基地,不可能一下子便願意撤出,此外,伊朗援助敘利亞的其中一項原因是為了打通伊朗首都德黑蘭和黎巴嫩首都貝魯特之間的陸路走廊,因此伊朗一定不願輕易放棄在此的據點。
受到邊界難民湧入、國內庫德族騷亂所苦,2016年8月土耳其政府終於發動「幼發拉底之盾行動」,正式出兵進入敘利亞,目標為全面打擊IS勢力。
根據安全專家估計,目前土耳其境內約有2500名士兵駐紮在土耳其和敘利亞邊界,並與俄羅斯和伊朗合作,在該區建立緩衝帶,設立學校和醫院等基礎建設,以鼓勵在土耳其境內的敘利亞難民返國。
而向來將庫德族視為心頭大患的土耳其,也抓緊機會向阿塞德政府喊話,要求其在擊破IS後,針對庫德族勢力進行剷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