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報人物】台女首入BBC百大女性 林念慈尼泊爾女力時刻 

陳怡杰 2017年12月03日 13:10:00
林念慈長居尼泊爾,10月獲選BBC「年度全球百大女性」,台灣首例。(攝影:李昆翰)

林念慈長居尼泊爾,10月獲選BBC「年度全球百大女性」,台灣首例。(攝影:李昆翰)

1個月前,35歲林念慈被英國廣播公司(BBC)評為「年度全球百大女性」(BBC 100 women 2017),與智利首位女總統巴舍萊(Michelle Bachelet)、中國變性現代舞家金星、非洲國家首位民選女總統瑟利芙(Ellen Johnson-Sirleaf,現賴比瑞亞總統)等名人並列,霎時「亞洲唯2獲選」、「首位入榜台籍女性」新聞鋪天蓋地

 

BBC三次越洋通話

 

回台第2周,她在桃園老家接受《上報》專訪,談及評選過程,其實只有3次電話來回,「事前不知入圍,以前也沒聽過票選」,10月初BBC撥電話到尼泊爾,她才知道對方有意提名自己,但講完經營理念、營運模式沒多後續,2周後(10月18日)公佈她獲選。

 

2005年玄奘大學應用心理系畢業隔天,她就進入NGO(願景青年行動網協會)一做7年,這第一份工作,也是她創業前唯一社會經驗。

 

2015年4月25日尼泊爾發生8級大地震,那天周六,林念慈照例到農夫市集擺攤,圖為地震前一刻。(林念慈提供)

 

林念慈甫獲BBC選為「年度全球百大女性」。(攝影:李昆翰)

 

NGO工作自始唯一

 

「那時朝可參與國際議題有機會派駐海外工作求職」,她17歲時逝世的父親林伯修在桃園開設「博愛中醫診所」,林念慈從小看他下鄉、深山義診,有20年「中華花藝」插花師經歷的母親楊阿春,也在生命線任防治自殺專線志工數年,家庭早有志工經驗內化入心。

 

2009年她擔任願景協會「海外服務計畫專案經理」,隨著協會到尼泊爾,是她生平首次到當地,「當地乾季常有森林大火,為防止蔓延,那時去加德滿都東邊Banepa森林開步道佈消防線。」

 

最初擺攤,有當地人以為她賣鞋墊,圖為2015年12月。(林念慈提供)

 

「以前對尼泊爾印象,就是『寂寞星球』(Lonely Planet,全球最大旅行出版社)寫的那樣」,那次海外志工經驗,她觀察當地婦女仍受月經困擾,「有用拋棄式衛生棉者,但仍有用舊衣服吸收經血、或甚至也什麼都不戴的讓經血流下」,隔年她在南印度旅行,偶然買到人生第1片布衛生棉

 

林念慈《上報》專訪

 

獲Kepp Walking計畫贊助百萬

 

2011年她寫成企劃案競投英國酒商「帝亞吉歐」(Diageo,全球最大蒸餾酒商)第10屆「Keep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分3階段,提企劃再面試,500人決選12人,考官包括曾志朗等」,她幸運獲選奪首波實踐資金1百萬,開創「棉樂悅事」(Dharti Mata Sustainable Workshop,Dharti Mata為尼泊爾文「大地母親」含意)工坊。

 

「棉樂悅事」草創期興建。(林念慈提供)

 

尼泊爾大地震後,「棉樂悅事」協助村落家庭重建,搭建竹子中繼屋。(林念慈提供)

 

2012年9月她決定辭去願景協會工作,先在台灣與「生活者工作坊」(「台灣主婦聯盟」前身)裁縫老師討論布衛生棉縫製技術,花1個月確認初步縫製流程。

 

創業前謹慎市調

 

2013年創業前,前後去過10趟尼泊爾的她,再度重返當地蹲點,在加德滿都周遭做5個月田野調查,訪問100位婦女「月經來時怎麼處理」、「若有布衛生棉是否感興趣」等題,自己也嘗試當地氣候,適應能否長期生活。

 

她在Patalekhet村莊,找到理念相同的樸門農場(Hasera Farm),確認在農場裡搭建「棉樂悅事」工坊雛型,「樸門(Prema culture)是永續設計農法,澳洲發起,那處農場創辦人Govinda Sharma就是樸門農法專家。」

 

「棉樂悅事」初期未有自己工作室,婦女受訓過程皆露天進行。(最下圖,林念慈提供)

 

在當地使用的尼泊爾文,她在台灣沒機會學,透過多跟當地人暢聊,很快進入狀況。創業前2年,她依據當地婦女使用意見,不停調整材質,試用族群包括自己、妹妹、台灣親友。

 

協力國際NGO婦女計畫

 

「我們布衛生棉由有機棉、植物染、手織布3部分組成,有機棉產線就是後來增設」,在尼泊爾要購買「棉樂悅事」產品,除了Patalekhet產地與加德滿都Karma cafeFriendly export兩處有機環保商家,林念慈多與國際NGO婦女計畫合作,「目前還沒在尼泊爾各區鋪貨,但會與如南韓NGO『Mountain Child』合作,他們購入『棉樂悅事』產品,帶入尼泊爾Gorkha、Jumla等深山。」

 

「棉樂悅事」布衛生棉共6種版型,下圖為一般日用。(林念慈提供)

 

月產量千片、銷量7成

 

林念慈二妹林琳2年前改造桃園老家中醫診所成的環境商店「本立自然良品」,也是「棉樂悅事」台灣分點,「布衛生棉都在尼泊爾當地縫製帶回。」

 

2013年8月「棉樂悅事」工坊作業景況。(林念慈提供)

 

2013年9月,28歲Sabitri經過一個月兩週縫紉培訓,成為「棉樂悅事」第3位受雇婦女。(林念慈提供)

 

單片美金2至3元

 

「在當地,目前每個月產量1千片,約7成可賣出,販售予尼泊爾村落婦女時,單片售價從美金2至3元不等(約新台幣60至90元),在台灣分點每片布衛生棉可依290至490元購入,使用期限約3年。」

 

下一步,她想往尼泊爾高山民族女性登山客,及海拔超過2千公尺藏族朋友推廣客群。

 

林念慈回台,桃園老家接受本報專訪。(攝影:李昆翰)

 

必帶台灣醬油、黑豆豉

 

尼泊爾創業4年,她台、尼兩地來回奔走,每3個月短暫回台,一年至少一半時間在當地,「一定會帶醬油、黑豆豉,延續家鄉味。」

 

她是多年素食者,在蔬菜種類繁多的農業國尼泊爾適應難度不大,「當地吃素食方便,尼泊爾很多香料,蔬菜也新鮮好吃。」除了「棉樂悅事」工坊就蓋農場田上,離開工坊下班,距離2小時車程的住處也在加德滿都傳統市場旁,採買方便不過。

 

2013年創業起,林念慈每周六都到加德滿都農夫市集擺攤。(林念慈提供)

 

回想台灣成長過程,對生活理念很有想法的中醫師父親,從小就要4個小孩習練打坐靜心。

 

小學開始素食

 

「他最關心小孩健康」,她記得小學開始,家裡改吃糙米、五榖、胚芽米為主食,「一開始不適應,日夜思念白飯美味,那幾年親戚來我家,都偷塞白飯給家裡4個小孩(笑)。」高中後,父親尊重小孩意願,林念慈也未改回白飯主食。

 

2015年3月「棉樂悅事」全體員工,最左為林念慈(左3)二妹林琳。(林念慈提供)

 

2013年12月「棉樂悅事」工坊婦女,前排右2為林念慈(後排右2)大妹林秀蘋。(林念慈提供)

 

林家4個小孩從小都讀非傳統體制的福祿貝爾雙語幼兒園,美式教養讓林念慈小學一度對台灣斯巴達教育不適,成績不理想,幸好開明父母未多斥責。

 

一度不適台灣教育

 

「最記得體罰,就算不是罰我,看著老師打、罵成績不好、或家境清寒者,我真的覺得奇怪,很抗拒。」5年級嘗試訴求父母送她出國,被父親勸退,但換來國二就有加拿大遊學機會。

 

視野拓開,林念慈輾轉到尼泊爾開創婦女事業,也意外造就「台灣首位入選BBC年度百大女性」的先河

 

撰文:陳怡杰 攝影:李昆翰 影音:陳沛妤

 

站於Patalekhet村「棉樂悅事工坊」外,林念慈創業4年,BBC光環可望成新助力。(林念慈提供)

 

延伸閱讀》

 




 

【上報徵稿】

 

美食(飯店餐廳、精緻餐飲)、品酒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副總編輯 → 吳文元 chloe_wu@upmedia.mg

 

通路(百貨、超商、賣場、電商)、美食(速食、飲品、冰品)、科技手機家電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副主編 → 林冠伶 ling_lin@upmedia.mg

 

旅遊、IP 文創、市集、交通、美食(甜食、早午餐餐廳)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周羿庭 ting.zhou@upmedia.mg

 

美食(鹹食、連鎖餐廳)、能源、醫療、親子、寵物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邱家琳 lynn@upmedia.mg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追蹤上報生活圈https://bit.ly/2LaxUzP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