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興亞人擁有自身獨特宗教、語言及文化,生活在緬甸靠近孟加拉邊界的若開邦阿拉干地區,他們的祖先已在此居住了好幾代,卻仍被當作外來者、非法移民看待。(美聯社)
羅興亞人在緬甸人民眼中究竟是一個怎麼樣的存在呢? 擁有自身獨特宗教、語言及文化的民族,生活在緬甸靠近孟加拉邊界的若開邦阿拉干地區,他們的祖先已在此居住了好幾代,卻仍被當作外來者、非法移民看待。
從人口統計來看,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時,該地區的羅興亞人口增長了十餘萬,不論其起源是由於更早期外來商人與緬甸土著、孟加拉人不斷融合所產生的混血民族,又或是因為英國殖民時期鼓勵孟加拉等地區居民進行移民,他們信仰著伊斯蘭教,皮膚黝黑且各種特徵都接近孟加拉人。然而孟加拉不承認他們為其公民,緬甸政府亦不願給予他們公民身分,在進退兩難之中,這群人成為了沒有國籍,無法享有教育等基本公民權利的弱勢族群。
也許從歷史的角度可以解釋為何羅興亞人會受到如此待遇,甚至被聯合國設定為世界上受迫害最為嚴重的少數民族之一。其所生活在的若開邦地區位於緬甸西部靠近孟加拉的邊界,曾經是獨立的阿拉干王國。1785年被緬甸貢榜王朝兼併,在緬甸於英緬戰爭戰爭中戰敗而被割讓給英屬印度,直到1948年緬甸獨立才又被畫回緬甸的省邦其中之一。
在英國殖民時期,採取了依照宗教信仰分治的策略,將穆斯林與佛教徒做區分,除此之外,對緬甸居住區採直接統治策略,穆斯林族群為主體的少數民族居住區則予其保留自治權,藉此培養親英的勢力,由於殖民政府親穆斯林的統治策略,使得緬族與穆斯林族群對雙方的不滿及分歧日漸深化,導致1938年之間流血衝突的爆發。
到了二戰時,英軍建立了由穆斯林組成的「孟加拉V支隊」。這支本應作用於阻擋日軍的隊伍在英方徹進印度後,將目標投向阿拉干地區信仰佛教的若開足平民,對其進行種族清洗。
然而在進入軍政府統治時期發動政變的奈溫將軍開始採行大緬甸主義,在1970年代緊急移民法案的通過及其之後的龍王事件,這個族群開始陷入悲慘的命運。在1990年代後,「羅興亞難民」這格詞彙因為在穆斯林媒體上的廣現,而逐漸為國際媒體採用。
而這群被遺棄的人們,在絕望之下會有什麼狗急跳牆之舉嗎?自今年五月起,位於菲律賓南部的馬拉威市爆發伊斯蘭國恐怖份子騷亂,雖於十月中軍方發出已終結這個長達數月之馬拉威圍城戰的聲明,但表示仍不時有零星交火。在伊斯蘭國於東南亞的大據點被平定後,當地與ISIS相關的好戰份子自然是不會就此罷休的。在其從整旗鼓的期間,羅興亞難民是否會成為支持他們東山再起最大的新血呢?此處也再次顯現緬甸政府應正視羅興亞難民問題的重要性。
國際也頻頻譴責緬甸政府對羅興亞人的鎮壓行動,歐盟、美國等也以提出各種制裁作為懲罰,包括針對緬甸軍方的個人制裁措施還有關於武器等軍備的禁運,但礙於緬甸軍方及文人政府間脆弱的和諧,這些對於緬甸軍方的制裁也只會是象徵性的手法。
※作者為國立清華大學經濟系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