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取自血觀音臉書專頁、甲上娛樂)
先看了《血觀音》,接著又於隔天看《大佛普拉斯》的感覺相當奇妙。基本上,這兩部電影在部分主題方面的確有所重疊,但由於兩者選擇的敘事角度不同,最終使兩片風格因此天差地遠,成為了相當有趣的相互對映。
先從《血觀音》說起吧。這部片以 8、90 年代作為主要故事背景,片中許多情節安排,均讓人不禁想起過去於台灣發生過的一些真實案件。電影以精緻的拍攝手法,將這些事件巧妙地串連為一個故事,並以陰鬱及陰狠並俱的氛圍,從一群掌握政經資源角色的角度,講述了一則與權力鬥爭及利益糾葛有關的人性悲劇。
在《大佛普拉斯》中,也有一場與政治及利益牽扯上關係的謀殺案發生。全片雖然不像《血觀音》那般強調種種的暗盤交易,但也藉由社會底層的視角,讓那些政商勾結的元素,以彷彿故事背景般的方式,在片中顯得無所不在。至於主角們看待有錢人的視點,也像是電影裡攝影機所拍攝那尊大佛的角度一樣,有著一種不可侵犯的距離感,佛像的陰影彷彿籠罩著整個銀幕,因此使全片縱使好笑,但也始終有種讓人透不過氣來的感受。
電影的兩名主要角色,知道那尊大佛裡藏著他們無能為力揭發的罪行,就算他們身為主角,卻也只能完全被動,使自己的命運在不明就裡的情況下,被人輕易操控在掌中,僅能於無處求援的情況下,揣著茫然與恐懼,就這麼等著未知的結局到來。
說真的,直到結局以前,其實我並無法了解為何《大佛普拉斯》要採用導演與演員不斷提醒觀眾這僅是一部電影的後設方式來說故事。這樣的作法除了有趣及好笑以外,在全片的大部分時間中,似乎並沒有太大意義。然而,到了那個雖說無奈,但至少正義仍算有些伸張的結局時,才讓我真正理解了全片後設手法的意義所在。
是的,就算這部電影有許多親切幽默的橋段,有著一個彷彿天理昭彰的結尾,但導演的旁白也從一開始便不斷提醒著我們,一切只不過是場虛構的戲,在我們所處的現實社會裡,大佛可能依舊佇立不搖,主角們也只能過著相同的生活。甚至就在片尾字幕時的段落中,我們也能看到所謂的正義伸張,竟也同時為社會底層的主角帶來另一個生計難以為繼的困境,使得全片就算再怎麼幽默,看完後也還是會讓人有種一口氣哽在胸中,幾乎難以喘息的沈鬱感受。
至於《血觀音》一片,則正如開頭時所說,其出發的角度,乃是環繞在一群掌握政經資源的角色身上。全片的敘事方式有點像是今年同樣傑出無比的國片《目擊者》一樣,隨著情節逐漸發展,故事的表象也被一層層地剝了開來,無論是劇情發展或角色心態,均可說是翻轉不斷,以看似淡然的角度,展現出彷彿凝結住的陰狠氣韻。
值得留意的是,《血觀音》片中同樣有著佛像,但與《大佛普拉斯》不同的是,這部片中的佛像乃是可供於桌上的小觀音像,同時也是一種官商利益輸送的實體象徵。這樣的歧異,或許正是《血觀音》與《大佛普拉斯》最大的不同所在。雖然這兩部電影均反映了相當程度的台灣社會問題,但《大佛普拉斯》乃是站在低位,利用仰望大佛的角度,表現出殘酷現實的難以撼動,而《血觀音》一片,則從高處低頭俯視觀音,以另一個角度訴說了類似的問題。
大佛仰望,觀音俯視。雖然兩者的角度不同,但大佛與觀音,的確都在那個我們或許視線未及,卻也如此之近的現實周遭。
上報生活頻道特約作者 出前一廷
曾獲某文學獎,譯有某些小說,並曾撰寫多篇小說之導讀與解說類文章,認為下雨天最好的去處是電影院,或乾脆在家看片,配上熱騰騰的泡麵,故以此為名。
美食(飯店餐廳、精緻餐飲)、品酒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副總編輯 → 吳文元 chloe_wu@upmedia.mg
通路(百貨、超商、賣場、電商)、美食(速食、飲品、冰品)、科技手機家電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副主編 → 林冠伶 ling_lin@upmedia.mg
旅遊、IP 文創、市集、交通、美食(甜食、早午餐餐廳)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周羿庭 ting.zhou@upmedia.mg
美食(鹹食、連鎖餐廳)、能源、醫療、親子、寵物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邱家琳 lynn@upmedia.mg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追蹤上報生活圈https://bit.ly/2LaxUz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