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蔡英文是否為真左派,對中下階層有無感情,只有她心裡明白。(攝影:葉信菉)
「外交辭令」與「政治語言」都是貶義詞,前者暗指虚偽客套或虛張聲勢,後者通常帶有譴責說謊的意味,程度上,政治語言比外交辭令更引人反感。
賴版《勞基法》翻修草案送出委員會後,反彈聲浪拔高,在野黨卯力在蔡賴權力矛盾做文章,勞團及輕世代則痛責賴揆向資方討拍,出賣了長期支持者的勞工。
為了表示團結,總統府極力澄清府院没有不同調,最後由蔡總統親上火線,她透過臉書感性喊話,強調「所有政務推動,會與行政院長賴清德及執政團隊共同承擔,『而作為總統和黨主席,(我)會負起最終的責任。』」很有Guts,不無「命運共同體」的味道。
風暴並未因此平息,蔡英文再度以黨主席身分表態,「所有的批評指教,我們都概括承受。」但接下來的一句,聽起來又非常刺耳,很令人不舒服,她說「這是一個很困難的選擇,不困難也不用民進黨來做。」
是這樣嗎?
大概不是,否則黨秘書長又何必安排接下來與年輕黨工座談?黨工們抱怨最近都不敢上臉書,因為怕被同溫層罵「資進黨」,蔡主席於是安慰打氣,強調她出身雖然家境好,但是很左派,對中下階層很有感情。
思想是左是右,潛伏在骨子裡,感情是真是假,埋藏在內心裡,政治人物都學會把它們藏得很深,而且要看一輩子。一旦化為法令條文,白紙黑字,很容易就露餡穿幫,人焉廋哉?所以賴版「四彈性、四不變」一拋出來,即使苦口婆心說破了嘴,反正勞團就是不信。
各行各業都有其專屬話術,政客一旦被逼急了,「政治責任」就會脫口而出,仔細思量,政治責任一詞其實很抽象,該怎麼負沒個準,放眼民主化以來幾十年的政壇,有誰因為政治責任而自動下台的嗎?被轟下來的除外,記憶中好像沒有。
因此,任期屆滿改選,是選民僅有的籌碼(罷免門檻降低有嚇阻作用,但成本很高),以蔡總統來說,負最終責任,大概是指賭上連任機會,但那畢竟是兩年半以後的事了,先過眼前這關再說!
勞基法是勞權的最低保障,牽一髮而動全身,而且可能一綁數十年,也可能波及下一代的生存發展,這絕不只是單純的經濟政策而己,其中也摻雜了階級矛盾與分配正義的情緒在內,不能怪處於相對弱勢勞方太緊張。
蔡總統的談話,出自文青講稿時,感性重於理性,即席發言,又常被批評缺乏溫度,關於她是否為真左派,對中下階層有無感情,只有她心裡明白。
話術,說得恰到好處是藝術,說過頭就淪為騙術;輕鬆一句「責任我
※作者為自由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