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貼近耶路薩冷烽火第一線,《上報》特派小組前進以色列,首站抵達特拉維夫。(攝影:李昆翰)
12月7日,美國總統川普宣布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推翻美國數十年來的立場,瞬間掀起以巴緊張,引爆伊斯蘭世界的怒火,幾天以來衝突不斷,我國外交部也提升約旦河西岸地區至橙色警示,呼籲請國人避免非必要旅行。
為了在第一現場掌握中東脈動,《上報》特地飛越大半個地球,將真實的聲音傳回台灣。
14日是今年光明節(Ḥănukkāh)的第三天,特拉維夫街頭四處可見裝點著象徵神蹟的燭台,小舖裡擺滿應景的金黃色油炸麵團,在耶誕節前映照著季節的顏色。絲毫察覺不出,不過就在7、80公里之外的加薩走廊邊界,近日來已經落下十多枚火箭彈,而以色列軍方與哈馬斯的軍事動作,還在逐漸升高之中。
美國總統川普6日宣布正式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之後,多個伊斯蘭國家爆發示威衝突,巴勒斯坦與以色列更在邊界數度駁火。儘管特拉維夫市街一如往常繁忙,似乎並未受到邊境情勢升高的影響,然而在僅僅幾十公里之外的加薩走廊,以色列軍方14日再次向哈馬斯陣地發動一波空襲之後,宣布關閉以色列進入加薩走廊的邊境口岸埃雷茲(Erez)。
10天來,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將重心放在尋求歐洲國家及伊斯蘭合作組織的外交奧援,而非向美國及以色列直接反抗,但顯然這樣的作法已無法安撫巴勒斯坦人的憤怒情緒。近日在伯利恆、希伯侖及約旦河西岸地區,陸續發生激烈抗爭。
隨著國際媒體越加關注巴勒斯坦的反抗行動,美國副總統彭斯至今仍舉棋不定的中東行,可能引發更大動盪,巴勒斯坦「青年反以色列非法囤墾(Youth Against Settlements)」等團體,三天前已向正往西岸地區及耶路撒冷集結的國內外媒體發出警訊,提醒記者進入該地區應隨時戴著頭盔,並穿著或佩戴有「媒體」字樣的服裝,「便於軍方辨識」。
相對於一向走非暴力抗爭路線的團體對外發出安全警訊,立場激進的哈馬斯已展開與以色列軍方的正面衝突。近日來,加薩向以色列區域數度發射火箭彈,以軍也立即還以顏色,導致加薩邊界斯德洛特(Sderot)幾個城鎮受到重創。
而在14日,以軍證實再次向哈馬斯陣的軍事設施地發動一波空襲,做為加薩向以色列發射火箭彈的報復;隨後以色列宣布關閉進入加薩走廊的凱里姆沙隆(Kerem Shalom)及埃雷兹(Erez)兩個人員及物資口岸,外人無法再進入該區域。
事實上,當我們試圖聯繫加薩區域居民,詢問進入當地的路徑時,一名在加薩經營旅館的商人明白告訴我們,留在區域內的非當地人,只剩下一直在此尚未離開的媒體和NGO工作人員,「這段時間已經很難進來,也沒有人要來」。
面對加薩區域的情勢,特拉維夫的居民倒是處之泰然。據當地居民說,這一次哈馬斯的火箭並沒有到達特拉維夫,而且大部分一發射就被以軍用鐵穹(Iron Dome短程防衛系統)攔截。甚至有些火箭彈著點在無人區,以軍根本連攔都不攔,「因為兩邊飛彈的造價成本差太多了,不划算」,一個特拉維夫居民用很以色列式的務實語氣這麼說,「這次和2014年不同,政府連空襲警報都沒發」。
但以色列人並非如外表看起來那樣,對近在眼前的軍事衝突無感。當地居民帶我們走到大樓的樓梯間,打開旁邊的一道小門,燈一亮,門裡面是一個小小的房間,「這是避難室,每一層樓都有,火箭從加薩過來要一分鐘的時間,警報一響,我們就自動躲進來。」語氣平靜地就像在介紹大樓新裝的電梯一樣。
「因為以色列經歷太長時間的戰爭」,這名居民告訴我們,「戰爭」這樣的異常狀況,是當地人不得不接受的「生活日常」。對於這一次美國在外交政策上的選擇,是不是又會再度迫使以色列面對戰爭,對命運無從置喙的以色列人只有一個回答:「以色列人不是不害怕,而是已經做好準備」。
【上報前進耶路撒冷】
●當迫害者掌握國際話語權 請你聽一聽來自巴勒斯坦的聲音
●到處都是這個塗鴉 揭開光頭小男孩背後的心酸故事
●第七站Aida難民營:鐵門和牆上這些洞,都是彈孔(之一)
●第七站Aida難民營:每15天才有1次自來水供應,你能想像嗎?(之二)
●第七站Aida難民營:父兄都成政治犯 少年擲石抗暴表憤怒(之三)
●第一站特拉維夫:以巴邊境山雨欲來
●第二站加薩邊境:那裡冒著煙的地方,就是加薩!
●第二站加薩邊境:火箭射過來,我們就禱告
●第三站拉姆安拉:衝突餘燼未滅,再掀抗爭潮
●第四站大馬士革門:這裡是以巴衝突第一線
●第五站巴勒斯坦:猶太人與穆斯林比鄰而居
●第六站東耶路撒冷:高牆隔開人權 巴勒斯坦人看病也要通行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