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勞基法修惡團體今再度發起遊行。(攝影:林家賢)
勞基法修正案施行僅一年左右的光陰,行政院就意圖推動再次修法,不免讓人質疑政策搖擺反覆、自失立場,一點也不像是一個具有堅定價值信念與做足充分執政準備的政府。然而,我並不打算參加由反對方所發起的1223反勞基法修惡遊行,我固然不全然贊同政府的再修法,但更難以苟同反對者的論述,以下是我的三個理由。
反修法者迷信提高法定勞動條件、基本工資就能保障勞工福祉,不明白或不願思考強行拉高勞動成本可能會有嚴重的副作用,最終使勞工也連帶受害。且不說在現代的市場經濟下,不少工作的性質難免需要在下班後自行研讀或準備資料,以老舊的工廠模式思維而制定的勞基法早已無法規範到這種自主性的無償加班。就算就傳統的工廠式生產活動而言,規定每月加班時數上限且不可挪移,雖然是保障勞工每個月不會過勞,但對於有淡旺季之分的行業來說可是致命衝擊。
對這些企業而言,若要維持旺季期間有相同的產值,該公司就必須雇用更多勞工。但問題是一來很難請到短期的臨時工,臨時工也不好用;二來,如果增加常態性人力,淡季就會面臨人手過剩的問題,讓公司得付出更多勞動成本,但產值卻沒辦法增加,利潤反倒減少。對於台灣眾多以微薄利潤維生的微型企業、小型店家來說,這樣的成本增幅實在太過致命了,因為其員工本來就只有寥寥數人,因此每增僱一人,都意味著勞動成本的增幅遠高於大企業。
當這些小型企業和店家無法生存,其底下的員工也都將全數失業,此時很諷刺地,原本意圖保障勞工福祉的法律卻反倒造成勞工失去其生計來源。因此,勞動法規的利弊不該單純看條文上寫下多麼漂亮、多麼完美的福利,而是必須謹慎考量到整個市場內的所有參與者會如何反應法規的變化。如果沒有事先預想到市場的各種調整機制,立意再良好的法案也會被人的實際行動抵銷大半效果,甚至造成負作用。這種昧於市場經濟現實的抗爭,實難以令人苟同。
部分反修法人士說問題出在低薪導致勞工必須加班賺錢,這點固然正確。但他們接著指責政府不該鬆綁加班的法規限制,主張應優先解決低薪問題,則是不折不扣的「幹話」。台灣今日面臨的薪資停滯困境,是台灣經濟轉型不順所致,有其複雜的成因。如果這些妨礙薪資成長的因素很容易解決,又能迅速見效,那台灣又怎麼會陷入這樣的困境長達十餘年,歷屆政府又總是拿不出有效的辦法?
在低薪問題難解的當前,貿然地大幅度提高勞基法的標準,減少勞工的加班時數,對部分倚賴加班收入的弱勢勞工而言是極為嚴重的衝擊。反修法人士囿於自身中產階級的生活經驗,無法同理這群弱勢者所面臨的困難,想當然耳地認為天底下沒有人喜歡加班,弱勢勞工都是被「慣老闆」殘酷剝削,一廂情願地相信他們的行動是為了拯救被剝削的血汗勞工。但這群正義人士卻沒看到,他們所謂的「慣老闆」很多也只是靠微薄利潤生存的微型企業或小商家的頭家,而他們認定過勞的勞工一旦失去額外的加班收入,便頓時難以養活整個家庭。
這群中產階級始終不能理解,為何這些「被剝削」的血汗勞工甘願在「慣老闆」手下工作,不要求「合理」的薪水,不主動檢舉違法的勞動條件,甚至在勞檢時還願意配合「慣老闆」統一口徑裝蒜。這其實終究是因為市場上欠缺更多優質的就業機會,以及社會安全網並不完善所導致。
當勞工有其他可維持生計的工作選擇,自然就不會忍受惡劣的勞動條件,而會爽快地跳槽。但當勞工必須在失業和低薪窮忙兩者間二選一時,選擇當血汗勞工還是好過失業很多。此時,中產階級口中的「慣老闆」對他們而言反倒是賜與生計、功德無量的大恩人。雖然這點對幸福的中產階級著實殘酷,但這就是許多底層勞工朋友所面臨的現實。空談勞動條件太差、血汗過勞嚴重,但卻沒有考慮自己的行動可能讓他們無法養家糊口,這種囿於中產階級視野的抗爭,實難以令人苟同。
誠然,以嚴厲的標準監督政府是天經地義,替勞工爭取福祉的情操也很高尚。但這並不意味我們可以把一個複雜的政策權衡問題簡化為非黑即白的道德之戰。反修法者以政府絕對是要將勞基法「修惡」為假設前提,一路對所有修法內容都用最嚴厲、最負面的角度來給予批判,不斷設想惡老闆可能如何利用法規漏洞讓員工血汗加班,甚至設算出連續30天總工時300小時的極端可能性。然後再藉由這些可能的極端案例「證實」可憐勞苦大眾的權益即將受到重大傷害,「資進黨」政府果然是邪惡資本家的同路人。
但這樣的論述方式不僅將資方和政府都過度妖魔化,也欠缺充分的證據。事實上,支持修法的民意也不在少數,但反修法者似乎總是不願正面看待支持修法的聲音,彷彿只要是稍微對資方有利的意見就是胡扯,完全喪失理性探討問題的機會。另一方面,他們也一口咬定執政黨絕對是收受財團金主的好處才會推動修法,壓根兒都不願意思考政策是否真的有窒礙難行的可能性。
勞基法的修訂涉及許多面向,包括勞動人權的基準、勞資關係的平衡與各個產業的需求,需要嚴謹的理論分析和艱難的價值取捨。但反修法人士只是一味高舉正義的反對大旗,批判政府不民主,卻沒有謹慎思考自己的倡議與行動是否可能傷害到某些真正弱勢的勞工,也不願虛心接納持不同立場者的意見。這種對於自身世界觀深信不疑,不願接納不同意見的態度,事實上才是民主社會真正的敵人,因為這種態度關閉了對話與妥協的大門,而這兩者卻又是民主不可或缺的元素。
西方有句諺語說:「通往地獄的道路都是由善意所鋪成的。」顯示並不是有善的動機,就能成就善的結果。反修法方雖是出於善意與崇高的價值理念來參與這場抗爭,但似乎也正是因為動機太正確,所以讓他們不自覺自己的認知可能有誤,也不認為手段有何不妥。這種沉溺於道德自滿的抗爭,實難以令人苟同。
※作者為經濟學碩士/目前擔任經濟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