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第一大縣雲林一年約有6千人次的農業勞動缺口,縣長李進勇希望中央開放引進「農業外勞」,以解決缺工問題。(圖片取自李進勇臉書)
農業第一大縣雲林大缺工!老農苦喊「欠兵不欠將」,指農委會培養農務士、農業師傅等措施「畫錯重點」,希望中央政府開放「農業外勞」,解決雲林1年約6千人次的農業勞動缺口。據了解,雲林縣政府除分別發函向農委會、勞動部提訴求外,雲林縣長李進勇先前也曾親自北上向行政院長賴清德「要人」。
「雲林工業部門一個月缺工2千到3千人,務農更辛苦,農民怎麼搶得到工?採蒜頭、剪柳丁、採茶,哪個不需要人工?」雲林縣政府農業處長林慧如接受《上報》訪問時說,農委會推農業耕新團、技術團、農務士鼓勵國人從事農業工作,「名稱取得很好聽」,但農民很實際,「就是欠兵不欠將!」
據了解,這並非雲林第一次向中央要求開放「農業外勞」,雲林縣政府農業處2016年9月就曾發函給農委會,建請「開放農業外勞試辦計畫」。
當時雲林縣政府在公文中提及,雲林縣2015年農業產值高達729億元,高居全台第一,但長久以來農業勞動所得偏低、人力老化,加上必須在30幾度豔陽下工作,年輕人不願投入農業勞動,因此在農忙、盛產期間就會缺工。雲林爭取開放「農業外勞」作為替代人力,但農委會未正面回覆。
今年11月,雲林縣議會高度關注農業缺工問題,雲林縣政府農業處再度發函給農委會,並提出「雲林縣農業外勞試辦計畫書」。不過農委會給「軟釘子」,回覆外國人來台工作是勞動部主管範疇,請雲林縣府向勞動部提出申請。
據悉,雲林縣政府11月對外「訴苦」後,最早喊出希望開放「農業外勞」的南投縣也蠢蠢欲動。南投縣政府雖沒有實際動作,但南投茶葉合作社茶農已主動找上雲林縣政府,希望串連向中央提出訴求。
雲林縣府內部人士指出,「如果中央、農委會沒辦法即時解決缺工問題」,不排除和南投茶農一起串連發聲,不然農民怎麼辦?縣府也準備在賴揆明年1月下鄉到雲林時,再次當面呼籲應開放「農業外勞」。
林慧如表示,雲林農業人口有8成超過65歲以上,許多老農80幾歲還在田裡工作,「千歲團」是常見的農村風貌。不少農民鋌而走險雇用非法外勞,今年從事農業工作被查獲的非法外勞人數,從前年的100人暴增為200人,西螺鎮、二崙鄉的蔬菜區此狀況尤其嚴重。
林慧如指出,雲林部分農業缺工是季節性的,農民不可能單獨聘請外勞,因此縣府與縣農會討論,可由縣農會扮演仲介、媒合農業外勞的角色,由農會調派人力,也可解決勞動部疑慮,避免聘請外勞後被叫去「做務農之外的事」。
此外,雲林縣政府農業處也建議農委會,應開放目前合法來台在工廠工作的產業外籍勞工,可在周末休假時到農地打工。
不過勞動部官員接受《上報》訪問時說,現行法律未開放外國人可兼差工作,尤其開放產業外籍勞工周末到農場、菜園工作,不僅可能剝奪本國人就業機會,原雇主也可能擔心,移工六、日沒有休息,「上班時會不會不專心,沒體力做原本核准的工作」。
農委會官員則指出,農委會正在盡一切力量,盤點全國各地農業缺工類型及缺工數量,並推動各種改善缺工的試辦計畫及人力媒合措施。基本上,如果是季節性缺工,「開放外勞對小農幫助不大,還有可能因為引進廉價勞動力,企業型經營的大農場聘請外勞後,反而會排擠小農」,需要審慎評估。
對於外界擔憂開放「農業外勞」可能影響國內勞動市場,林慧如則直言:「農業缺工問題不是今年才講,從多年前雲林開辦農業大學時,農民就反映叫不到工,現在2017年底了,沒有外籍勞工進來搶工作,而是本國人根本沒人要來做。」
林慧如說,現行只有從事農業加工、有申請工廠登記的農企業、合作社,才可以合法進用外籍勞工,「小農則是收成時缺工,不是一整年都缺工」,這部份問題要幫農民解決,「想太多就什麼事都不能做、都不要做」。
林慧如表示,目前農工多以基本時薪133元計算,1天工作8小時就是1064元(明年元旦起時薪調高為140元),有的農民出1200元、1300元還是難叫工,「也有農民抱怨,1天出2500元、3000元找人清雞糞,結果都請不到人」。農委會推動農業耕新團,只要每個月做滿22天就多給8800元,1個月工資超過3萬元,但成果尚待評估,能補充的人力也有限。(若無法解缺工明年研議開放農業外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