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謀總長李喜明(如圖)提議研發60艘45噸搭載雄二反艦飛彈突擊艇構想,國安會內部考量國家整體資源有效運用,也質疑兩岸現實軍事環境能否發揮其戰力等因素並不認同。(畫面合成/朱明攝、國防部發言人臉書)
參謀總長李喜明提議研發60艘45噸搭載雄二反艦飛彈突擊艇構想,國防部依新頒布的「整體獲得規劃書」建案程序,金額超過10億元以上之建案,委由中科院進行整體評估,引發外界質疑此構想不切實際,據指出,研發微型飛彈突擊艇構想從未於軍事會談提及過,國安會並不知具體細節;消息曝光後,國安會內部考量國家整體資源有效運用,也質疑兩岸現實軍事環境能否發揮其戰力等因素,並不認同國防部這項構想。
知情人士指出,因中科院預估建造具有35節以上高速動力的微型飛彈突擊艇,加上要具有自動化的輪控系統,每艘的造價不會低於1億元,光是船體部分就要超過60億元,若再加上百枚以上的雄二反艦飛彈,整個案子沒有百億元預算是作不下來的,但是現今國防預算有限,要發揮不對稱戰力,應該考量國家整體資源來運用,不是國防部一廂情願的想法就能成事。
該名人士指出,面對兩岸軍力已向中國傾斜,我國國防發展建構不對稱戰力是選項之一,依此來達到「不對稱優勢」,以微型飛彈突擊艇構想而言,因外型塗裝都比照民用漁船或遊艇,混淆敵軍偵蒐,戰時從各個漁港出擊,是「以小搏大」不對稱戰法;因規劃的突擊艇不具備火控、雷達,只有導航與一般通訊設備,純粹是飛彈儎台,必須依靠陸基雷達觀通系統來指引,換言之,用機動方式直接將飛彈裝在漁船,不是更可以混淆敵軍,來發揮不對稱戰力,更何況歷年的漢光演習後備動員體系中,也有徵調漁船支援作戰想定與作法。
另外,就國家整體資源的運用,海巡署的船艦在戰時就是接受作戰的管制與運用,目前海巡署50噸到3000噸的船艦就有68艘,行政院核定426億餘萬元的海巡艦艇發展計畫中,4艘4000噸級與12艘600噸級雙船體海巡艦列為最優先,其設計都是參照海軍的同型船體,除可節省設計費用;建造時並保留艦上的武器系統空間,供「平戰轉換」運用,因此海巡署50噸與100噸的巡邏艇只要有需要,也可納入運用;戰時只要將反艦飛彈與射控系統裝上,海軍派3位飛彈射控的士官上艦操作,一樣是作戰戰力的一環;事實上,去年的國軍漢光演習電腦兵推,海巡署船艦也納入近海防衛兵推的作戰兵力,逐步從平戰結合方式,讓海巡署的船艦在戰時能發揮最大戰力。
據指出,國安會內部除了國家整體資源運用的考量之外,目前中科院研發岸置增程型雄三超音速反艦飛彈、雄二反艦飛彈,完全採機動發射車來部署,因射程超過300公里以上,可完全掌握整個台灣海峽,加上機動車可藏匿於山區、甚至高速公路隧道作掩體,戰時的機動打擊能量,才是發揮防不勝防的主力。依照中國解放軍發展的海空與無人機兵力,微型飛彈突擊艇一出港可能就被鎖定,根本無法達成預期效果,這項百億元的軍事投資就形同浪費。
媒體報導李喜明日前在國防大學為所有國軍指參學院師生上課時,表達是從雄三誤射事件,體會到微型飛彈突擊艇的構想,據指出,李喜明就去年六月國軍漢光演習實兵演練結束後,一直向海軍表達此構想,並希望海軍能建案執行,但海軍就除役的「海鷗」飛彈快艇運用的實例,但證明飛彈快艇,在台灣周遭海域冬季海象不佳,經常風浪大於蒲氏五、六級以上時,都無法出海執勤,加上連煮飯的空間都沒有,飛彈快艇官員都是帶著乾糧出任務的慘痛經驗,因此並不認同該項構想。
據了解,國防部年底舉行的「戰術戰法研討會」上提出後,經馮世寛部長同意後,以指導命令方式,要求海軍實施研究及建案;對此國防部表示,本案係由參謀本部與海軍依「濱海決勝、灘岸殲敵」作戰構想共同研究後納入建案,目前依建案規定完成作戰需求審議,經部長正式核定,交由中科院撰擬「整體獲得規劃書」階段。本案「整體獲得規劃書」完成後,將再呈送國防部審議,待通過後由部長核准,再向上呈報申請核准本案,並依行政程序辦理預算編製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