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組工會門檻高到嚇死人 下修至10人「可以多三千個工會」

林惟崧 2018年01月22日 11:40:00
第一個以「非營利性組織產業工會」即將在本月28日成立。但成立工會歷經一波三折,耗時2年準備才跨越發起工會30人門檻。圖為日前立法院審查《勞基法》修法時勞團和民眾在場外撒冥紙舉旗抗議。(攝影:李昆翰)

第一個以「非營利性組織產業工會」即將在本月28日成立。但成立工會歷經一波三折,耗時2年準備才跨越發起工會30人門檻。圖為日前立法院審查《勞基法》修法時勞團和民眾在場外撒冥紙舉旗抗議。(攝影:李昆翰)

做公益但不做血汗功德,由來自NGO第一線工作者自組的「非營利性組織產業工會」,即將在28日成立。不過工會歷經一波三折,籌組、打散又重頭來過,耗時2年準備才跨越發起工會的30人門檻,勞動部也坦言,現行國內工會門檻的確有檢討空間,未來修法方向也會往這調降門檻人數研議。

 

組工會高門檻 需30人以上連署

 

依照現行《工會法》規定,組織工會需有30人以上連署,但對於台灣中小企業的結構來說,是一個難以跨越的高門檻,截至105年底,台灣企業工會僅919家、會員人數58萬人,其組織率僅有7.7%。

 

光是一般以營利為目的的公司企業,工會組織率都極其低落,遑論非營利性產業中的工會數量,連國內數一數二的大型公益團體勵馨基金會,都沒有辦法凝聚勞工意識。

 

依照現行《工會法》規定,組織工會需有30人以上連署,就現行台灣中小企業結構來說,不僅是個難跨越高門檻,工會組織率都極其低落。(攝影:林家賢)

 

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副教授林佳和指出,NGO、NPO等倡議團體、非營利性組織多半是「服務」、「公益」性質,雇主往往不會意識到第一線勞工的勞力付出,多半強調要犧牲奉獻,既然認同組織理念,就應該全力以赴,這樣的心態也讓整個非營利性產業的流動率越來越高。

 

林佳和表示,「非營利性組織產業工會」在不少年輕朋友的堅持下完成連署門檻,過去台灣就算有類似的工會組織,但都侷限在小部分領域,這次的嘗試以「產業」的形式來發起,不侷限任何NPO類型,「這是一個少見的創舉。」做出一個與資方對話的平台,的確是一個好的開始。

 

《勞基法》在一片爭議聲中修法通過,林佳和認為,政府首要任務,就是優先協助勞工解決籌組工會的障礙,台灣不同於一些勞權動能、意識都很成熟的國家,國內工會容易遇到運作上的困難、資方打壓等等。

 

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副教授林佳和指出,《勞基法》修法通過,政府首要任務,就是優先協助勞工解決籌組工會的障礙。(攝影:陳品佑)

 

台灣組工會門檻 比香港日韓高

 

包括雇主侵害勞工團結,透過任意解雇、調度、減薪等手法,或是支配介入工會,企圖消滅整個工會,雇主也可能扶持自己掌握的工會,俗稱閹雞工會;不少老闆也拒絕誠信協商,面對工會壓力不理不睬。

 

林佳和建議,《工會法》應該努力去加強工會的保護,但其中門檻限制在30人,是不是還太高了,都有檢討空間,過去曾有政黨提出建議,若門檻降為10人,就有20萬家企業可以有組織工會的門檻,可能可以多出3000個工會,是目前數量的三倍。

 

其實很多國家是沒有《工會法》的,都是由勞工自由組成,亞洲國家中,中國25人、香港7人,日本只要10人就能籌組工會,韓國只要3人就可以,台灣反而相對困難。

 

目前雖然台灣有《工會法》存在,但相較亞洲其他國家,香港7人,韓國3人,日本只要10人就能籌組工會,台灣反而相對困難。(攝影:林家賢)

 

發起人之一的工會成員周于萱表示,非營利性的產業中,不是大型機構,就是很微小10人以內的組織,根本沒辦法組成所謂的內部企業工會,因此她開始思考,是否可以讓第一線的受雇者加入跨團體、公司,以「職業」或「產業」為基礎的工會組織。

 

不過「非營利性組織產業工會」在籌組的過程中,歷經兩次的成員大洗牌,因產業流動率過高,除了少數核心發起人堅持工會有組織的可能,年初一起參與連署的成員,年底就有超過一半的成員離開業界,失去發起資格。

 

提供NGO、NPO團體交流平台

 

「30人的門檻確還是有點高。」周于萱說, 一開始的組織都是以聚會、聊天,談到了理想,但現實難以兼顧,各領域間的向心力還不是那麼足夠。但漸漸透過不斷發起聚會,越來越多類型的非營利組織開始認同並加入,「不同領域的人互相交流,其實也是產業工會可以提供的橋樑。」

 

工會能夠提供一個NGO、NPO團體互相認識與交流的平台。像是環保團體反對六輕工業的過程中,會面臨到工廠勞工得失業的困境,相關的勞權團體也可以加入對話,大家先在工會裡討論未來議題的延伸、發想與抗爭,能夠更有效率、組織性,或許對整個非營利產業是一個正向、良善的循環。

 

環保團體反對六輕工業過程中,會面臨到工廠勞工失業困境,勞權團體若加入對話,在工會內討論未來議題延伸與抗爭,可事情更有效率。(攝影:李昆翰)

 

勞動部官員則表示,任何所有工會的成立,都樂觀其成,過去非營利性質的工會的確相較少見,能夠採取產業的方式來串連各地不同的組織與團體,讓決策並不是只有單一,而是多元的,是很好的經營方向。

 

至於工會門檻調降,這幾年各界討論日益熱烈,勞動部官員也說,一些大公司會反映,若內部員工有1萬人,是否30人有代表性?而一些較為客觀的例子,採納日本、韓國以及新加坡等亞洲國家,台灣的確門檻很高。官員透露,目前進行的修法,會努力參考各國例子做研議,未來是否鬆綁都有討論空間。

 

【拒絕血汗功德組工會】

●【獨家】拒絕血汗功德  法扶、勵馨等團體串聯合組 「NGO產業工會」

●社福團體惹議風波 起因是欲納入四周變形工時

●勵馨基金會被爆帶頭剝削員工 紀惠容:「網路謠言」不實指控

●一例一休衝擊社福人力 綠委批:《勞基法》像不合身的衣服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