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同志伴侶喪禮,郭慧娟用實際情況,告訴大家如何做好「合宜」,讓亡者安息。(攝影:李昆翰)
「死亡咖啡館」女主人郭慧娟,身兼內政部「現代國民喪禮」編撰委員、「現代國民婚禮」主筆,以及台灣殯葬資訊網總編輯,堪稱台灣「禮俗女王」。不過,郭慧娟更重要的角色是—她也是台灣禮俗「性別平等」改革的權威!不但多次參與內政部的相關禮俗修訂會議,她在自己寫的禮儀師教科書「禮儀師的訓練與養成」中,還特別列了專章「同志喪禮服務規劃與流程」,把「性別平等」帶進這個最傳統的領域裡。
在人世間還無法得到的同志婚姻合法,究竟在走完一生後,同志伴侶們要如何得到周圍親友的送行?現在就讓我們來問問郭老師:
1、同志婚姻雖然尚未合法,同志婚禮已經逐漸常見,為什麼極少見到同志喪禮呢?
根據國內相關同志關懷團體的統計,台灣同志人口約占全台總人口數的10%左右,若以台灣2300萬人推估,可能國內擁有230萬名同志,加上同志的直系父母人數,全台灣與同志相關的人口,至少超過500萬人。
可是同志朋友的死亡尊重和身後權益,常常受到忽略。包括同志伴侶常常無法參與喪事過程、同志的身後喪葬儀節和處理細節常不被尊重、同志的殯葬自主權益常被忽略,以及同志的喪禮常是較隱諱低調的。
首先,由於沒有法律上的關係和保障,同志一旦發生意外或死亡,一般都會直接通知父母等直系親屬,由家人辦理後事,同志的伴侶往往是最後知道或不被告知。甚至有的家庭因排斥自己的家人是同志,同志過世後,關起門來低調辦喪事,連帶也排擠同志的伴侶,不讓伴侶參與喪禮。伴侶無法參與送行,訃聞上沒有列名,無法在告別式上主奠,喪禮後也無法送至火化,全程後事和喪禮猶如一個「外人」或「陌生人」。這對亡者和亡者的伴侶來說,是極度不尊重的。
其次,同志的身後事因多由家人統籌辦理,不少家庭和家人不認同其同志身分,又擔心被親朋好友知道,往往忽略同志亡者的生前交代。又因同志婚姻及遺囑,許多無法律保障,因此家人未依照其遺囑處理,法律上亦無法可管。
同志朋友終其一生,捍衛爭取的便是其性別身分和尊嚴。生時常遭歧視和不認同,死後亦常不被尊重。例如:不少家屬會以自己認定的性別身分為同志亡者穿衣和化妝,性別身分是男性者被化妝穿扮成「女性」;女性被化妝或穿扮成「男性」,類此案例比比皆是。這對亡者來說,亦是極大的不尊重,令死者無法安息。
2、您編撰的「殯喪禮儀服務與流程」中,正確的「同志喪禮」規劃是什麼呢?
為同志亡者送行的,無論是家屬或殯葬業者,都應該做到尊重其「生前囑咐」、為其規劃籌辦「合宜喪禮」及以尊重、平等的態度為其處理「葬後祭祀」。
在尊重生前囑咐方面,同志亡者生前的「身後事囑咐」,即使無法律上的明文保障,但基於對亡者的尊重,無論是財產上的安排、葬禮的殯葬決定、葬的處所和後續祭祀安排,以及醫療囑咐…等等,我們亦應學習「尊重」。
在為其規劃籌辦喪禮方面,同志亡者的喪禮,應尊重其生前的「性別身分」,以其性別身份規劃和安排殮、殯、葬、祭程序,同時更應尊重其伴侶,讓其伴侶能全程參與,並扮演重要的送行角色。例如:洗身穿衣化妝、訃聞上將其伴侶列名「至愛」、告別式和送葬時伴侶應主奠和參與,喪葬文書中應注意亡者的性別身分和稱謂…等等。
這樣的安排和規劃,才是尊重的表現,才能讓亡者真正安息,身旁的親友們也才能感到欣慰,落實「生死兩安」。
而在平等的葬後祭祀方面,其牌位供奉和葬處,都應尊重其決定,避免因無子嗣而予以排擠。
3、您可以舉一個真實的例子嗎?
我的案例是,亡者丁○○,35歲,為同志,車禍意外過世,無宗教信仰,生前立有遺囑,聲明希望家人能尊重其性別(父母不能接受,故成年後獨自在外租屋工作與伴侶同居),並由其伴侶為其發訃聞主奠送行。
最後,父母尊重亡者意願,由其伴侶發訃聞主奠,並照囑咐,以其性別身份沐浴、更衣、化妝。告別奠禮也不是用傳統的方式辦理,而是「彩虹派對」追思活動,會場佈置都以彩虹為基調,送行者持彩虹旗,會場以雞尾酒會方式進行,親友一一上台表達不捨。
瞻仰遺容時,由其伴侶及親人一起為亡者蓋上一條彩虹被,父母親「撫棺」後,由其伴侶及親人共同封棺,家人繞柩,啟靈後發引火化。
美食(飯店餐廳、精緻餐飲)、品酒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副總編輯 → 吳文元 chloe_wu@upmedia.mg
通路(百貨、超商、賣場、電商)、美食(速食、飲品、冰品)、科技手機家電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副主編 → 林冠伶 ling_lin@upmedia.mg
旅遊、IP 文創、市集、交通、美食(甜食、早午餐餐廳)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周羿庭 ting.zhou@upmedia.mg
美食(鹹食、連鎖餐廳)、能源、醫療、親子、寵物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邱家琳 lynn@upmedia.mg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追蹤上報生活圈https://bit.ly/2LaxUz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