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辛勤工作只為一張床 亞洲金融中心香港的「麥難民」危機

黨一馨 2018年01月30日 07:02:00
無家可歸的香港遊民在麥當勞內過夜。(湯森路透)

無家可歸的香港遊民在麥當勞內過夜。(湯森路透)

香港現下的貧富差距是40年以降最懸殊的,但隨之而來的現象卻是,大約5人中就有1人在貧窮線以下。雪上加霜的是,在過去的10年間,房價卻上漲了200%。

 

一名72歲的勞動階級,在旺角的冷凍肉品店1周工作7天才賺取月薪寥寥港幣1萬元,與其每月花港幣2000元住在僅能容納1張床,甚至沒有窗戶的房間,且往往是與人分租同住,張先生說他寧可住在自己隨處搭建的窩棚裡。

 

穿越維多利亞港到城市繁華的金融中心不過一步之遙,卻有如此大的生活差距。

 

至於旺角環境較「好」的新建大樓,所謂「好」也不過有窗有衛浴約250平方英尺/23平方米的空間,月租高達港幣1萬2000元。無怪乎張先生說:「我幹嘛要花這麼多錢在租屋,更別提生活的其他開支,掙的錢根本無法支應我的生活。」

 

 

香港無家者的數量正以翻倍速率前進

 

張先生在5年多前變成無家者,這5年多來,香港的無家者數量爆增30%成為1800人,這份數據由非政府的人權組織香港社會團體協會(SocO)提出。至於官方數字如何呈現?2017年政府有登記的無家者數量是1075名,2016年登記數量為908人,1年過後人數已破千,其中還未包括「麥難民(McRefugees)」的數量。

 

所謂「麥難民」指在速食店麥當勞過夜的無家者,他們的數量可觀,尚未包括在政府的統計數字裡。這顯示在香港這塊中國領土上,730萬人口中無家者情形急速的惡化。

 

香港無家者數量較之洛杉磯的5萬8000人,看似不嚴重,但請別忽略它的成長速度,這對香港的社福領域已亮起警示燈,近年來住所費用的飛漲已對政府部門施加了壓力。

 

社福部門表示將致力整合無家者融入社會,並與9所擁有旅社、庇護所資源的非政府部門合作。「在無家者居住於庇護所期間,社工也會幫助他們覓得長期的居所。」一名政府發言人表示。

 

天橋下的小空間是張先生的棲身之處。(湯森路透)

 

 

張先生的「家」。(湯森路透)

 

住所短缺的結構因素

 

香港的無家者現象或者也可提供台灣警示和啟示,台灣既有的遊民政策包括了街頭遊民輔導服務、協助輔導就業及短期後送安置照顧等。在香港,結構面的因素─住所短缺,催促更多人走上街頭,因為住所短缺的現象已影響了那些過去有工作、有能力負擔住所費用的人。

 

是否有工作已非重點、工作賣不賣力也不是關鍵,即便努力也可能付不起租屋費用。辛苦工作,只為一張床。部分評論者指出,當政府提供有居住時程限制庇護或服務給這些無家者,對於無家者的意義只是短暫的喘息。

 

而新加坡作為向來與香港競爭金融中心的對手,政府之所以能夠在全國560萬人口中把無家者數量降低到大約300人。這歸功於提供租屋津貼及產出更多人們可以負擔得起的住所。

 

回歸中國後,香港房價已漲了200%。(湯森路透)

 

難以忽視的麥難民現象

 

香港社工人員吳偉東估計,香港無家者中有25%是「麥難民」,他們因無力負擔房屋租金而以麥當勞為家。他預期在夏季這樣的現象會增多,無家者會紛紛逃往速食店吹冷氣,讓自己至少有頓涼快。

 

窩在麥當勞一角,65歲的黃石熙無精打采地說,他作打掃工作月賺港幣7000元,在3個多星期前離開了他的「床」(而非房間),因為租賃費用每月要花掉他港幣1500元,並且充斥在惡劣住所環境中的蟲子、吸毒者實在讓他難以忍受,於是他也成為麥難民的一員:「在夏天會有超過20個人住在這。」

 

《路透》記者採訪了4間24小時營業的麥當勞,果不其然,每間平均有6名麥難民,有些拖鞋伸展躺著,有些僅是在桌上趴著。麥當勞業者也表示:「在香港有超過120家的麥當勞24小時營業,這讓顧客有機會在麥當勞過夜。」

 

而香港麥當勞目前對於這批夜宿的無家者是寬容的。「麥當勞當然不鼓勵你在這睡覺,但它們至少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態度」,一位不願具名的麥難民表示,「麥當勞,這裡就是我遮風避雨之所。」

 

香港的麥難民現象需要多方解決。(湯森路透)

 

關鍵字: 香港 房價 McRefugees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