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台灣價值,必須有別於普世價值,也不是一種象徵性的口號。(資料照片/鄭宇騏攝)
何謂台灣價值?眾說紛紜。「價值」其實是一種抽象的概念,蔡英文二O一六就職時曾說:「台灣價值就是多元、平等、開放、透明、人權」。其實這些口號式的價值觀,根本是普世的價值,凡現代化的國家,無不奉行這個價值觀,又何能稱之為「台灣價值」?談台灣價值,必須有別於這些普世價值,但也絕不是照顧年輕人的居住權利,那完全是文不對題的胡扯。
一個國家在大局轉折之時,領導者必然會提出一些動人的方向與口號,企能轉化成一個中心思想,以之領導社會,形成一股力量。最明顯的例子,一是孫中山推出的三民主義,他把中國未來的走向,歸納成民族、民權、民生的理想境界:其次是共產革命,他們的口號就是要建立以馬列思想為體系下的中國社會主義國家,再其次,五四運動的口號更簡單,科學與民主,也可以說是五四價值。
民進黨口口聲聲離不開台灣價值,但什麼是台灣價值又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於是把照顧年輕人的居住權利也拉過來充數,自不免有人揶揄,那麼轉型正義、打婦聯會、砍軍公教年金、搞勞工一例一休等,是否都可列入台灣價值一覽表中?這證明民進黨的論述太過薄弱,居然想不出一個擲地有聲、能贏得民眾衷心讚佩的「台灣價值」,未免太遜了!
不然也。民進黨的「台灣價值」,有它的潛台詞,而且眾人皆知,那就是「台灣的主體性」,太抽象嗎?說白一點:「建立台灣為正常國家」、「摒棄中國文化」、「強化族群意識」。但這些「信仰」,既不便明說,只能吞吞吐吐,欲語還休。大家對蔡英文議論紛紛,其實是多此一舉,因為她的「台灣價值」,早就成竹在胸,你們討論的那塊招牌文字,掩人耳目而已。
強調族群意識,說些台灣自主性的美麗台詞,的確可以爭取到大量選票,但選民不會永遠陶醉在那些台詞或潛台詞中,他們最切身的感受,仍然是生活、生活、生活。結果,你上台了,我的年金被砍了;你上台了,我的休假被縮短了;你上台了,我的生意顧客不上門了;你上台了,我所認同的政黨被你打成「不正義」的惡魔;你以前掛在嘴邊的多元、平等、人權、開放,已經變成了毫無內涵而空洞的名詞,甚至還做了不少違反上述普世價值的政治動作。
歸根究柢,民進黨政客們所認同的「一邊一國」、台灣主體性、台灣優先、台灣第一等,全是假議題。正如阿扁的名言:「做不到就是做不到」,該做到的全做不到,而不該做到的,全做到了。選民們當然對這種心口不一的政治人物應該鄙之棄之,蔡英文的民調直直落,也就良有以也。我們直覺的認為,兩年後的大選,變天的跡象愈益明顯了。
道理很簡單,公教警消的組成,有族群分配問題嗎?軍人的組成,募兵制尚未成形,徵兵制下的兵員,有族群色彩嗎?台灣的勞工,當族群意識與切身利益衝突時,他們會靠向哪一邊?這一大板塊的選民未來投票的意向,有多少比例會再支持砍掉他們未來命脈的政黨?
從這些結構性的變化,我們反而看見了台灣未來的一線曙光,這曙光乃是蔡英文與她的政黨對台灣最佳的貢獻。
西方的民主國家,政黨與議會的組成,從左到右的光譜,大體皆以代表財富的分配為主軸。貧富的對立,知識程度的差異,甚至外交政策的分歧,往往才是政黨標榜的特性,也是相互辯論的主題。而台灣政黨的屬性,自政黨開放,走向民主、自由、公開選舉的道路開始,竟然是以族群的劃分,統、獨的認同分歧為主軸,全然與西方國家迥異,也算是國際政治的一大異數。
基本上,台灣社會的組成,並未如政治人物想像的那麼對立。幾十年來,族群的融合,超出政客的想像。宗教的信仰、婚配的自由、文化的認同,朋友間相互的來往酬酢,早就超越了族群的藩籬。那些強調台灣認同、族群認同的論述,也許可以刺激選民於一時,但一經考驗便破綻百出。這次民進黨執政後的所作所為,仍企圖放大族群間的敵意,用以仇視過去執政的政黨與歷史人物,忽略了民間所期待的各種改善生活的政策與措施,諸如如何從超低薪的深淵中脫困,才是民間最渴望的前景。
所謂的「一線曙光」,乃是期待選民能從這次執政者的倒行逆施中覺醒,在二O二O大選時,把投票的價值思考導向經濟的發展、財富的分配,縮短貧富的差距,強化與大陸的溝通,進而經貿合作,相互截長補短,雙蒙其利。這樣的政黨論述與詰辯,才是一個正常民主國家發展的方向。假定(完全是假定),未來的國民黨代表台灣多數的資產階層,民進黨代表普羅大眾,各為其忠實的選民爭取利益,或辯論,或協商,或抵制,加之各擁有代言的媒體,台灣才能正式步上民主、自由而穩定的局面。因為只有穩定的政局才能進而求取經濟的發展,改善人民的生活,走出低薪的深淵。
政局長期處於對立狀態,社會缺少安全感。人民在心理上,形成一種飄浮的意識,如果再摻入對立的仇恨,自會提升情緒的亢奮,人際間的合作關係便破壞殆盡。何況現代化國家的經濟發展絕不能缺少國際資金及技術的投入,國際間看到台灣每天都在玩清算鬥爭的遊戲,怎敢把資金與人才導入這樣的國家?邱吉爾說得好:「如果我們(指英國)陷入了現代與過去的無謂爭論;必然會發現:我們已失去了未來」。不幸我們的現況,就是不斷的失去未來。
中國共產黨近一世紀來的發展,不就是一面現實的明鏡?他們早期搞階級鬥爭,即使打下了江山,還在不斷地算舊帳,搞運動。結果大家都看到了。民窮財盡,餓殍滿街,幾已成為人間地獄。直至七O年代晚期,鄧小平以改革開放為政治指標,停止了清算鬥爭,迄今不到四十年,大陸已躍居為世界經濟龍頭。很科學的論證:穩定壓倒一切。台灣過去威權時代,政治上沒有太多的自由,但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快速,在四小龍中成為龍頭,是什麼動力導致的?穩定。
黨禁開放,言論自由,民主選舉,政權輪替,應該是一片榮景,未料事與願違,政治上打破了包容、和諧、尊重等美德,權力的競逐,竟然把社會帶向了民粹。政黨煽動選民,撕裂族群,仇恨中國,鄙視中華文化。這樣非理性的發展,隱約可以嗅到中共早期搞鬥爭、搞文革的氣味,整個台灣如駛在風雨交加中的大海孤舟。此一孤舟,怎會看到未來?
二O二O大選應是一次很好的機遇,如果選民能夠覺醒,悟出台灣已處於危急存亡之秋,而力挽狂瀾,迎接一個新的變局,繫於此一關鍵時刻,則未嘗不是台灣政治踏出正常化的第一步。
所以,我們必須重新建立「台灣的價值」,那就是包容、和諧、合作,以及融入中華文化的體系。我們有最優秀的人民,我們有祥和的社會,我們有遍佈海內外的知識菁英,但我們最缺乏的,就是穩定。有穩定,才會有方向;有方向,才能有未來。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白綠合作資格題】談台灣價值 柯P反問蔡英文:妳的答案是什麼
●【首度接受電視專訪】《勞基法》二修 蔡英文:我們不算是滿意
●蔡總統上任以來首度電視專訪 鄭弘儀強勢逼問:有沒有對不起支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