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取自 Ji.hlava IDFF)
(此為中篇,上篇請點這裡)
「謝謝你們帶來這麼棒的影片。」散場時,來自烏克蘭的年輕導演難掩激動地對我們說,「我沒有想過台灣其實和烏克蘭(的歷史和處境)這麼像。看了好感動。」
第21屆捷克伊赫拉瓦國際紀錄片影展(Ji.hlava IDFF, Jihlava International Documentary Film Festival)選定台灣為焦點國家,規劃了「透明的風景:台灣」專題,精選33部、時間跨度自1937至2014年的影像作品,包括1930年代攝影家鄧南光所拍攝的8mm影片,1966年陳耀圻導演記錄台灣文藝青年的《上山》,及陳界仁、袁廣鳴等國際知名藝術家的錄像作品,是國際紀錄片影展首次大規模回顧台灣影像之專題。
呼應Ji.hlava IDFF對紀錄片一向的開放態度,本次專題的影片多為台灣中生代導演鍾孟宏、吳米森、黃庭輔早期的實驗影像,以及莊凱婷、潘怡潔、許家維等新銳創作者的錄像藝術。這些作品對台灣大眾或許較為陌生,在選片人Andrea眼中卻像是鑽石,「以一個不大的國家而言,台灣的實驗影像比我想像中寬廣也強悍。」而專題在Ji.hlava IDFF的四場放映,無論是早上10點,或是深夜11點(結束都兩點了),皆吸引了許多觀眾到場,並於映後熱情交流。
2017年是 Ji.hlava IDFF 跨入第三個十年的第一年,除了賽制調整外,影展總監Marek更直言,最大的改變在於他們嘗試拉寬紀錄片的光譜,引薦更多帶有紀實性的的「混種」作品,並透過這些影片來回應複雜的歷史與當代景況。「真實的界線是什麼?我們希望讓觀眾自己決定。」Marek說。
本屆 Ji.hlava IDFF 的三位大師專題:尚胡許(Jean Rouch)、小川紳介及馬歇爾.歐佛斯(Marcel Ophuls),台灣觀眾應該都不陌生。尚胡許是法國人類博物館民族誌電影協會的創辦人,也是「真實電影」的先驅,開創了全新的紀錄片形式。小川紳介及馬歇爾.歐佛斯則分別為2014及2004年TIDF的焦點導演。馬歇爾的影片動輒超過四小時,大多以精闢的人物訪談與資料畫面來梳理歷史爭議,如成名作《悲傷與憐憫》( The Sorrow and the Pity),便是第一部揭露二戰時法國貴族與納粹勾結的影片。馬歇爾也特別來到伊赫拉瓦,帶來精彩的大師講堂,並於台上慶祝九十大壽。
有關1917 年俄國革命的電影片段相當稀少,這也意味著幾代蘇聯電影人皆嘗試用影像再現這個歷史時刻,而列寧作為重要的領導者、影片裡的符碼,於這一百年中,又是如何變動的呢?適逢俄國革命一百週年, Ji.hlava IDFF特別規劃「列寧:一個符號(Lenin: Icon)」單元來回應這樣的提問。而「美國這一年(One Year in America)」,則精選多部當年度的美國紀錄片,反思川普上任一年後的社會變化。
關心不同影像語言的表現形式,也一向是Ji.hlava IDFF的特色。「捷克電視紀錄片」(Czech Television Documentaries)和「真人實境」(Reality TV),便是兩個可以相互對照的單元,一窺在紀實的基礎上,電視紀錄片還能蘊藏有多大的可能性。「遊戲區」(Game Zone)則收錄了新穎的VR紀錄片,供觀眾盡情體驗。而在實驗影像的部分,除了競賽之外,每屆 Ji.hlava IDFF 也都規劃有觀摩與回顧單元。今年特別挑選了15部橫跨1955至2010年的南斯拉夫實驗影片,並舉辦兩天的專業論壇,邀集來自全世界對放映實驗影像有興趣的影展、美術館╱藝廊與發行商齊聚一堂,既討論他們對實驗影像的想法,也嘗試將創作者與這些代表媒合。
Marek 提到,他認為最接近紀錄片的藝術是音樂。「因為對動畫和劇情片來說,常常會需要一些額外的東西才能開始製作,但紀錄片卻是可以立刻就開始的東西,在拍攝期間逐漸發展影片的製作走向,或是在拍攝時使用一些不同的創作方式,這和音樂創作是很接近的。」因著這樣的理念,Ji.hlava IDFF 除了有「音樂紀錄片」單元之外,更規劃著豐富的音樂表演。
印象最深刻的,是影展將一座公園小教堂改造成獨立的演出空間,每天下午,實驗即興、傳統民謠、電子音樂等多元類型的音樂活動皆於此上演。此外,本屆影展形象影片更是邀請來自冰島的作曲家暨實驗片導演 Jóhann Jóhannsson 製作:黑暗中,光束隨著音效的變化時而像電流般波動,時而又像被敲擊的鼓面一樣,有節奏地震盪出光暈,是一支非常特別、也令人印象深刻的影片。而除了音樂之外,還有大師講堂(Master Class)、紀錄劇場、攝影展、錄像裝置展,讓Ji.hlava IDFF 不只是一個純放映的影展,而走向更跨界、更複合式的文化活動。
而如同瑞士真實影展與日本山形影展,Ji.hlava IDFF 也是在小鎮舉行的活動,影展團隊還在地上畫出白色的線條,串連起所有的放映與活動空間,皆在步行二十分鐘的範圍內,相當便利。Ji.hlava IDFF 的票價便宜,觀眾普遍為年輕人,跟西歐國家大都是老年人不同,氛圍輕鬆且充滿活力,影展也特別包下小鎮的體育館,供來自世界各地的觀眾打地鋪休憩。
這裡似乎沒有「預先搶票」的習慣,大多數觀眾都持觀影證,直接到現場排隊刷條碼入場,工作人員也不特別整理動線,座位滿了,就或躺或臥在影廳地板上,真的沒辦法再進去了,就去看別場電影,每場放映也都無進場時間限制,可隨意進出。Ji.hlava IDFF 也與在地的餐廳與酒吧也達成協議,影展觀眾憑證都可享有折扣,影院外的空間提供給當地的小吃攤販設攤,不僅提升居民對影展的認同度,也讓外地觀眾也機會近距離體驗當地文化。(文╱何思瑩,採訪協力、翻譯╱陳婉伶)
(下篇請點這裡)
【關於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成立於1998年,每兩年舉辦一
電影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電影新聞資訊
請聯繫: 上報生活中心 → lifenews@upmedia.mg
美食(飯店餐廳、精緻餐飲)、品酒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副總編輯 → 吳文元 chloe_wu@upmedia.mg
通路(百貨、超商、賣場、電商)、美食(速食、飲品、冰品)、科技手機家電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副主編 → 林冠伶 ling_lin@upmedia.mg
旅遊、IP 文創、市集、交通、美食(甜食、早午餐餐廳)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周羿庭 ting.zhou@upmedia.mg
美食(鹹食、連鎖餐廳)、能源、醫療、親子、寵物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邱家琳 lynn@upmedia.mg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追蹤上報生活圈https://bit.ly/2LaxUz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