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的污染狀況,對甲可能沒事,對乙可能大大地有事。標準,無法涵蓋所有人。(湯森路透)
讀者問:「聽說有一群關東避難災民,因為311後自己或親人健康急遽惡化而離鄉,到了沒有污染的地方之後就好轉,可是,其他還在關東生活的人,不也生活得好好的嗎?」是有這樣類似遭遇的一群人。至於核污染之下,有的人沒事,有的人發病,並不奇怪(就像有些人遇到空污會鼻子過敏、有些人不會),每個人受輻射影響程度大不同,原因很多,有的還跟女星安潔莉娜裘莉有關。
專攻放射線技術科學的大阪大學醫學教授、放射線生物學專家本行忠志,在〈放射線的人體影響-低線量被曝沒關係嗎?〉一文裡寫道:「對於放射線,有的人容易受影響,有的人則不。這是因為基於年齡、人種、群體、性別與基因的不同,而有敏感程度的差異,特別是年齡與基因,是這種個人差異的一大因素。」
一)年齡,越年輕敏感程度性越高。理由包括:1、越年輕,細胞分裂越旺盛,對放射線越敏感,特別是複製中的細胞,更是極端地敏感,小孩和胎兒有很多細胞處於不斷分裂的狀態。2、相對上被曝範圍較廣。同樣的被曝範圍,身體越小,被曝的比例越大。
3、骨髓中紅(活性)骨髓比例較高。越年輕,骨髓的細胞分裂越旺盛,(被曝時)越容易有白血病。在胎兒的狀況,肝臟、胸線與脾臟都是造血臟器。4、輻射被曝後的生存期間較長。被曝後的生存期間越長,癌症或遺傳影響越容易發生。
5、皮膚較薄。在外部被曝的狀況,皮膚越薄,放射線越容易達到內臟,衰減越少,各組織因此較易受到影響。6、由輻射監測站所計測的空間劑量率,對小孩的影響是低估的。監測站是在離地一公尺的位置計測,而孩子所受的放射線,可能只有10公分高,這裡的空間劑量率比1公尺高處,又高上數倍。
二)基因異常。
1、ATM基因與NBS1基因異常的人。這兩種基因和雙股DNA的修復有關,世界上有數%的人,這兩種基因為雜合子(Heterozygote),對輻射特別敏感,容易發生乳癌。
2、BRCA1/2基因異常的人,這種基因和雙股DNA的修復也有關係,一旦變異,女性容易得乳癌或卵巢癌,著名案例是女星安潔莉娜裘莉。也有報告指出,這種基因為雜合子的女性,30歲前接受乳房攝影和電腦斷層檢查,乳癌風險會顯著增加,且風險高低與檢查的輻射劑量有關。
3)生物學上的半衰期。在遭遇α線或β線內部被曝時,要把輻射活度單位Bq換算成等效劑量單位Sv,換算時需使用所謂的等效劑量係數。它是由所討論的核種的生物學上的半衰期,及其放出的能量,與被曝的人的組織重量,三者所決定的數值。
然而,生物學上的半衰期,與組織重量,有很大的個體差異,比方說銫137的生物半衰期,在4歲男性是1.7日~20.1日,39 歳女性是0.5~80.2日,即便是同年齡的人,差距也可能在百倍以上。等效劑量係數是用各年齡層的平均值,即便是同樣的等效劑量(Sv),實際上內部被曝也可能相差100倍。綜合前述,不同個體對輻射的敏感程度,差距可以說是非常之大。
簡單地說,同樣的污染狀況,對甲可能沒事,對乙可能大大地有事。標準,無法涵蓋所有人,且低估了一定比例的人的健康風險,外部被曝如此,牽涉到內部被曝(體內遭受輻射被曝)的核食也是如此。
輻射內部被曝專家、琉球大學名譽教授矢崎克馬:「311後,國立重症情報中心的資料顯示,患者數加速增加,對身體弱的人出現影響。訂定一個標準,把標準以下的值一律當作沒問題,完全是割捨性命的行為。」
最後再提醒的是,影響核污染範圍、程度的因素很多,雖然大體上以距離、風向與地形來區分,但還有其他變因,像是先前介紹過的,核食所導致的內部被曝,有民間測定所表示,即便是住在沖繩的人,也會因為對核食不加注意,而累積相當被曝;因此距離核災區遠處的人,也有可能遭遇到輻射被曝。
※本文相關編譯與轉寫,承蒙上前万由子女士審閱
※作者為專欄作家,環境資訊中心、台達電低碳生活部落格等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