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從IS手中收復失土後,極需資金進行重建工作。(湯森路透)
伊拉克多年來與恐怖組織交戰,嚴重影響國內經濟發展,為了募集重建家園的資金,12日伊拉克政府廣邀全球各界人士於首都科威特舉行國際重建會議,希望藉此籌得1000億美元(約新台幣2.95兆元)。
然而,在會議開始前,便傳出美國、阿拉伯國家等經濟大國拒絕為此買單的消息,使得伊拉克的重建之路更加遙遙無期。
恐怖組織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IS)曾一度控制了伊拉克將近三分之一的領土,但在經過3年大大小小的攻防戰後,伊拉克政府2017年12月9日宣布已完成清剿行動,同時從IS手中收復所有伊拉克的領土。
儘管平定了國家主要亂源,但戰爭中的軍事支出早已使得伊拉克政府財政陷入困難,再加上戰爭中遭到大量破壞的公共建設損失以及後續相關的重建費用,則迫使伊拉克政府必須向國際求援。
根據伊拉克政府和世界銀行的評估,光是受到IS影響地區的損失便超過457億美元(約新台幣1.3兆元),而後續重建的金費更超過880億美元(約新台幣2.57兆元)。
對此,經濟困難的伊拉克政府則希望藉由12日召開的國際重建會議,向國際社會籌募1000億美元(約新台幣2.95兆元),以支持未來十年伊拉克的重建工作。
伊拉克內閣部長阿拉克(Mahdi al-Alak)表示,3年多來的剿恐戰爭將伊拉克的經濟和發展破壞殆盡,再加上全球油價下跌,重挫伊拉克經濟,因此目前國家首要的目標便是發展經濟,而這則需要國際社會幫給予幫助。
然而,在會議召開的前一週,美國白宮便公開表示並不會提供資金幫助伊拉克重建。此外,經濟較為富裕的阿拉伯鄰近國家也表明,不會為阿拉克的重建買單。
雖然國際公部門大多不願為伊拉克的重建買單,但在12日召開的國際重建會議上,伊拉克的重建商機卻吸引了來自60個國家、近2000家的公司出席,其中包括科威特、歐盟、聯合國和世界銀行等組織。
據參與會議的一名伊拉克官員指出,儘管美國白宮不願出資幫助伊拉克重建,但在私部門方面,卻有超過150家美國公司註冊參加會議,其參與者數量遠超出其他國家。
而世界銀行的調查報告也指出,擁有龐大油田的伊拉克是一塊值得投資的肥沃土地,「儘管存在一些風險,但投資伊拉克擁有極高的投資報酬率」。
目前,伊拉克國家投資委員會已公布了外國企業可在伊拉克投資的12個行業中的190多個項目,其涵蓋範圍從能源產業到冰淇淋工廠。伊拉克官員表示,若外國企業能到伊拉克投資,則將帶來大量的工作機會,這不僅能夠重建伊拉克經濟,同時也有助於防範恐怖組織的復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