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在澳洲雪梨的「胡同涮肉火鍋店」老闆以不認同台灣是中國一部份為由,解雇台灣來的員工。(紐約時報)
這是楊雅婷在澳洲雪梨一家燒烤餐館工作的第二個星期,一位客人問她是否是中國人。她回答:「不,我是台灣人。」至此之後,她的中國老闆再也沒有排過她的班。
段曼姿說她的忠心測試來得竟然更快。當她第一天在雪梨市郊一家火鍋店上班時,她的經理在對講機上用國話問她,「台灣是不是中國的?」她回答:「當然不是。」半小時後,她被解雇了。
中國的強勢早已在澳洲敲響警鐘。政府官員警告,北京干涉澳洲內政的程度遠遠超過公眾認知。但是楊小姐、段小姐以及很多其他人的事例,顯示了中國民族主義也在影響著私人企業。在一些案例中,這些中國私人企業被控歧視。
澳洲的公平工作法明文規定,雇主不可因「政治觀點、國家出身或社會根源」而歧視一名員工。但是專家和來自台灣的勞工表示,這恰恰是很多中國老闆正在做的事情,而且這樣的行為幾乎沒有被警告。
香港浸會大學的台灣社會學家李耀泰指出,「這種情況變得越來越明顯了。中國民族主義在抬頭,但是澳洲政府並沒有什麼重大的相應措施;一切都很含糊不清。」
在中國崛起的過程中,幾乎沒有其他國家像澳洲得益這麼多。今年已經是澳洲的經濟連續第27年成長。很大程度上,這都是仰仗於中國的貿易和投資。但是跟著中國資金一起來的還有中國移民。在過去十年裡,數十萬中國大陸移民定居澳洲。他們中的許多人帶來了生意點子,但也帶來了強調中國統一的意識形態,視台灣為一個1949年叛出的省份。
同時,中國政府正在強化對不承認「一個中國」政策的個人或企業的打擊—從人權活動者到像萬豪連鎖酒店這樣的公司——許多海外華人在個人層面上自覺擔起了相似的打擊任務。
他們的努力讓人覺得中國無處不在:對於任何自認為是台灣人,支持台灣獨立,甚至曾因疏忽將台灣稱為國家的人來說,中國的意識形態像是永不散開的霧霾,已經變成一種威脅性極強,並絕不鬆懈的存在。
在澳洲,來自台灣的服務業工作者、專業人士和學生都講到了與中國同事或朋友聚會時,大家會默認中國和台灣是同一個國家的情況。
35歲的台灣學者黃呂琛說:「即使非常親台的人也不想公開讓別人知道。」他去年協助組織雪梨台灣日嘉年華會,發現自我審查是真的存在。一些台灣人解釋說,大多數民族主義的中國人都是「玻璃心」,很容易被不同意見觸怒。
另一些人說,也有許多台灣人認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基於中國能夠帶來的經濟利益,良好的兩岸關係十分必要。65歲的台灣人郭忠和是雪梨北部一家餐館的老闆,他表示:「談政治對生意不好,大家的情緒都會變得很激動。」
但是對很多人來說,沉默來源於恐懼。澳洲政府和移民社團都越來越擔憂,中國政府正在澳洲監聽、監視,並準備對那些不走共產黨路線的人施壓。林柏梧是澳洲台灣同鄉會的主席,他表示,在2016年的雪梨台灣日嘉年華會期間,有幾個疑似中國間諜的人在活動期間對著與會者拍照。
根據報導,在澳洲高校學習的中國學生也被他們的同學嚴密監控。中國學生稱,不論是在課堂上、工作中還是在社交媒體上,在台灣問題上和北京保持一致的壓力越來越大。
問題在於,中國政府和其擁護者認為雪梨就是北京。林柏梧說,「監視和干涉活動越來越多,他們也變得越來越高明。」
居住在澳洲,但在中國出生的人口增速極快—自2006年起增長了一倍,於2016年達到51萬人—與此同時,在澳台灣人口一直在中國人口的十分之一弱左右徘徊,不平衡由此出現。中國企業主可以很容易地讓台灣勞工感到脆弱和被排擠。
林柏梧說,對於在中國還有家庭和商業利益的中國移民來講,歧視可能是一個「切入點」,是一種向北京表忠心的方式。
從段曼姿的經歷中,可以看出這種權力格局是如何運作的。在1月9日被解雇當天,她在臉書上用她在澳洲常用的名字Winnie發文,點出這家餐廳的名字「胡同涮肉」和當時的經理「哈總」,這則貼文迅速竄紅,她的故事也變成了一起公眾事件。
中國官方媒體《環球時報》在次日發表文章問它的讀者:「中國網友們,這事,你怎麼看?」然後,編輯不留餘地地補充道,《環球時報》想去雪梨,給「哈總」點個讚!接著10多家中國媒體轉載了這篇文章。
幾天後,涉事餐廳在中國版的Twitter上表示,「能來咱鋪子裡站一站的人,那是緣分人;能到咱鋪子裡坐一坐的人,那是瞧得起咱的人;能到咱鋪子裡吃飯的人,那是照顧咱的人。」這則評論區充滿了讚美和表示會前來就餐的承諾。在上周的午餐高峰時段,這家餐廳內人滿為患。
被問到關於段曼姿的離開,一位年輕的經理說,「公司說這件事情我們不回應。」29歲的段曼姿在採訪中說,社交媒體上的其他評論都很支持她。她說:「大家都有相似的經歷。」
這包括28歲的張鼎達,一位在墨爾本工作的美髮師。張鼎達說之前有一位髮廊老闆本來顯得很想雇傭他,可當他提起自己是台灣人之後,髮廊就再沒回音了。
26歲的廖簡德曾和一位顧客起了衝突。她說2016年,當她在一家鞋店工作時,她被問到台灣是否屬於中國。一名中國留學生在聽到她的回答後怒斥了她。廖簡德說:「她突然大吼用手指著我。事後我默默覺得很委屈,很不受尊重而掉淚。」很多來自台灣的人描述過相似的經歷,他們中大部分人都是持打工度假簽證的年輕女性。
每年,超過1萬2000名打工度假簽證持有者從台灣來到澳洲。眾所周知,這一人群往往屬於工資達不到最低標淮的弱勢群體。澳洲公平工作調查專員(Fair Work Ombudsman)已經在評估對各類雇主的處罰力度,重點保證這一群體可以拿到合法工資。
然而,一位公平工作調查專員的發言人說,該組織還未採取任何手段來制止因政治觀念造成的,對來自台灣或其他地區勞工歧視。澳洲台灣同鄉會的林柏梧和很多其他來自台灣社區的人都表示,澳洲必須為解決這個問題作出更多努力。
否則的話,林柏梧說,中國將會繼續腐蝕澳洲機會均等的民主和平等的文化。林柏梧在雪梨一間充滿了簡體字招牌的商場裡說:「他們在幫中國抹去台灣和澳洲共用的價值:民主、人權和法制。這是無形的,但這是根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