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歲的倖存者學生代表岡莎雷斯。(湯森路透)
美國佛羅里達州道格拉斯中學(Marjory Stoneman Douglas High School)14日發生一起大規模校園槍擊案,造成19名中學生喪命,再度掀起美國社會對於槍枝管制問題的討論,不過相較於過去幾起重大槍擊案,這次,不一樣的情況發生了,該校學生不願再乖乖坐在台下聆聽台上官員的「狗屁」慰問,而是上街爭取改變、捍衛受教權,他們要的看似基本-行動,卻是華盛頓的「大人們」遲遲無法做出的承諾。
過去19年持續追蹤報導美國大型槍擊案的記者克倫(Dave Cullen)直言,這批來自佛州南部帕克蘭(Parkland)倖存者的舉動-正面挑戰華府政客過去數十年來毫無作為的現象,是從所未見的。他透露過去陪伴的槍擊案倖存學生很少會提起槍枝管制等政策層面的問題。
克倫最早開始接觸的大型校園槍擊案為1999年的科倫拜校園事件,當年4月20日,2名青少年學生持槍及爆炸物闖入位於美國科羅拉多州(Colorado)傑佛遜郡的科倫拜高中,槍殺共13名師生,並造成24人受傷。隨後他花費10年時間撰寫《科倫拜》(Columbine)一書,關注校園血腥槍擊案,該書曾榮登紐約時報非小說類精裝版的暢銷排行版。
爾後的9年他則繼續報導接二連三、案情日益惡化的槍擊案。19年來克倫也歷經心境的轉變,從一開始的疑問--「這些兇手的背後動機為何?」到後來的無奈--「什麼才能終結這一切?」。
眼看美國社會被槍枝暴力如此荼毒,克倫認為若想改善現狀,政府勢必得從3個層面著手,第一,更嚴密檢查高中生罹患憂鬱症的情形;第二,大幅改變媒體報導槍擊案的方式;第三,針對槍枝安全進行立法、修法。
直到目前,「(針對上述三點)我們幾乎沒有任何一點進展。」克倫無奈說道。而槍枝問題甚至面臨至今最棘手的瓶頸。所幸,克倫從這批佛州校園槍擊案的倖存者身上找到一絲希望,那就是他們選擇主動出擊,不再被動讓大人主宰話語權。
克倫拿出當年的科倫拜槍擊案做比較,他透露從事發當天的下午開始,自己一路與該校學生守在校外直至晚間,期間完全沒聽到任何人提起槍枝管制的問題,爾後的一星期、甚至一個月,也幾乎沒人談及這個話題。重點是,當時並非欠缺將之提出討論的契機。
屢屢因大型槍擊案的發生而遭抨擊的全國步槍協會(National Rifle Association,NRA)當年的全國大會恰好訂在案發後的11天於丹佛登場,最後主辦方決定照常舉行,激起猛烈卻短暫的批評聲浪。包括該校學生在內的7000名抗議人士走上街頭,其中一名死者學生的父親莫澤爾(Tom Mauser)最引人注目,他疾呼嚴管槍售,「不要讓我的兒子丹尼爾白白犧牲。」
不過遺憾的是,這場槍枝管制的辯論錯過了社會關注的黃金時期。媒體也轉移目光,開始報導其他「吸睛」事件。
爾後兩起引發社會高度關注的槍擊案-2007年造成33人死亡的維吉尼亞理工大學校園槍擊案以及2012年造成28人死亡的桑迪胡克小學槍擊案,雖成功激起士氣,卻還是無法帶來扎實的槍管改革。
克倫透露,自己原以為奪去20條6到7歲小學生性命的事件足以顯示政府拿出做為的時機已至。未料,社會輿論仍無法戰勝NRA強大的遊說勢力。NRA反對政府對槍枝進行額外管制。
2008年就任的歐巴馬政權同樣犯下致命錯誤,放過按部就班制訂有條理計畫的機會,導致2012年的悲劇再度上演。儘管8成的美國人都支持合情合理的槍枝條例,事到如今,絕大多數呼籲改變的人早已放棄,畢竟連當年屠殺6歲孩童的事件都不足以帶來改變。「人們根本都不想再討論了,因為這實在太令人絕望又深感挫敗。」
不過,並非這群來自佛州的青年,他們還沒有放棄希望。道格拉斯中學槍擊案倖存者、17歲的高中生霍格(David Hogg)日前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訪問時,呼籲川普及國會「拜託拿出行動。我們是孩子,你們才是大人。」
21日該校師生前往白宮會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同時也向佛州議會陳情,希望能修改槍枝管制條例,對槍枝購買者進行更嚴格的背景調查和心理健康檢查。5000名抗議群眾21日聚集在議會廣場,怒喊「我會是下一個嗎?(Am I next?)」、「夠了(Enough is enough)」等口號,呼籲停止槍枝暴力。
這批倖存學生們也發起了「#NeverAgain」的運動,並獲全國師生響應,他們預計於3月24日發起全國性大遊行。
然而,不管是州議會裡還是白宮裡的「大人們」卻讓這群青少年大失所望。佛州議會20日拒絕表決禁售突擊步槍法案,川普則在接見場合再度口出狂言,建議老師們往後佩槍上課,解決校園槍擊案的問題。
對此,其中一名倖存者卡德隆(Alfonso Calderon)痛批這個想法「爛透了」,並忍不住嗆川普「我不知道他到底有沒有去公立高中就讀過」。
「據我所知,老師的工作在傳遞知識,教導年輕人如何應對(外在的)真實世界,他們的職責不在於隨身攜帶突擊步槍AR-15s,也不在幫助自己及其他學生穿戴防彈背心。」
Alfonso Calderon: "We are just children. A lot of people think that that disqualifies us from even having an opinion on this sort of matter... That is not the case. We, more than anybody else, understand the violence that comes through certain guns." pic.twitter.com/kOBDnc5Hio
— Fox News (@FoxNews) 2018年2月21日
CNN 21日也邀請道格拉斯中學的師生家長們來與政界、NRA代表展開對話。與會者包括支持擁槍權(即美國憲法第2修正案內容)的共和黨參議員盧比歐(Marco Rubio)、民主黨參議員尼爾森(Bill Nelson)、民主黨眾議員兜維奇(Ted Deutch)、NRA發言人洛絲(Dana Loesch)及事發地布勞沃德郡(Broward County)的警長伊斯瑞(Scott Israel)。
其中代表執政黨的盧比歐和代表NRA的洛絲則同淪整場辯論的頭號箭靶。「為什麼是我們得來這裡(爭取改變)、為什麼是我們得來向國會喊話、為什麼我們必須為了拯救無辜的性命而走上華盛頓的街頭。」一名倖存者於辯論中對盧比歐提出這樣的質疑。
另一名學生凱斯基(Cameron Kasky)則要盧比歐當場做出日後不會再拿NRA一分政治獻金的承諾,刁鑽問題一出立馬獲得台下觀眾滿堂彩。一臉窘樣的盧比歐並未正面回應,僅稱是別人得「買帳我的政治理念」,並重申自己支持憲法第2修正案所保障的擁槍權。
一名罹難女學生的父親古滕貝格(Fred Guttenberg)則怒嗆盧比歐和川普本周對槍擊案的回應完全站不住腳、「弱到一種可悲的地步。」他並要求盧比歐親口承認,槍枝是本次槍擊案的「關鍵因素」,面對這名父親的3度逼問,盧比歐再度當起縮頭烏龜,不正面回應,反而搬出「光是透過法律管制槍枝無法解決當今問題」的說辭。
不過難敵在場壓力的他,最終還是鬆口表態將支持立法禁止18歲的年輕人購買槍枝,並稱會支持政府禁止「撞火槍托」(bump stock)的銷售。此種槍枝改造裝置可以把半自動步槍改造成實際上等同全自動的機關槍。
其中最受矚目的發言則來自18歲的倖存者學生代表岡莎雷斯(Emma Gonzalez)。她在多個場合的激情演說吸引媒體瘋狂報導,名字還登上推特熱門關鍵字標籤。被視為新一代推動槍管改革領袖人物的她則將砲火瞄準NRA的發言人洛絲。
岡莎雷斯詢問對方是否同意應該提升半自動步槍及「撞火槍托」等改造裝備的購買難度,洛絲則不出所料,開始離題強調NRA從來就不支持「瘋子」取得槍枝,選擇將槍枝暴力的問題導向單一個體的行為,招來滿場噓聲。
經岡莎雷斯再度追問,洛絲改口稱美國菸酒槍炮及爆裂物管理局(ATF)將就是否要禁「撞火槍托」做出決定,而這同時也是NRA的立場。坐在一旁、不滿洛絲滿口空言的警長伊斯瑞則忍不住插嘴替學生補上一刀,「你才對在場的這群人說你同樣支持他們。除非你也說出『我想要少一點武器』,否則你沒有資格這麼說。」
伊斯瑞強調「撞火槍托」及自動步槍都應該變成非法品,「任何不同意這點的人,我不清楚別人怎麼想,但至少我跟艾瑪(岡莎雷斯)都會回『聽你胡扯』(call bs)。」實際上,岡莎雷斯早於17日的一場集會上,率領大批憤怒學生向NRA及川普政權發出「我們說你根本胡扯」(We call BS)的怒吼。
「我們投票選出的政府正在向我們說謊,而我們這群孩子似乎是唯一注意到的人...那些政客坐在用NRA錢堆砌出來金光閃閃的白宮和參議院,卻告訴我們沒有任何預防措施能夠避免(這件慘劇的發生),根本胡扯;他們堅持更嚴格管理槍枝的法律並不會降低槍枝暴力,根本胡扯;他們說佩槍的好人可以阻止攜槍的壞人,根本胡扯;他們稱槍只是工具跟刀一樣,又說(槍)的危險性跟車子差不多,根本胡扯;他們主張任何法律都無從去避免數百起荒謬悲劇的發生,根本胡扯;(他們說)我們只是孩子連自己在說什麼都搞不清楚,又稱我們還太年輕無法理解政府的運作方式,聽你放屁。」
(上述引言從10分40秒開始)
導致這群高中生們如此憤怒的原因無非是受夠當局每每在槍擊案發生時端出過於空泛的慰問,而不願正視槍枝暴力的嚴重性及防範可能。而這次,川普不但不提供具體應對計畫,反倒牽拖他人。事發後他於推特指控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因忙著調查他捲入的「俄羅斯門」案,才無暇顧及事前接獲的線報。
川普等了將近24小時才出面承認這場校園屠殺,並在聲明中稱他希望親自見這群孩子一面,「不論你有什麼需要,我們都會在這裡盡全力提供幫助。」一樣地,他沒有提到任何處置辦法。
I will always remember the time I spent today with courageous students, teachers and families. So much love in the midst of so much pain. We must not let them down. We must keep our children safe!!
— Donald J. Trump (@realDonaldTrump) 2018年2月22日
Full Listening Session: https://t.co/x5VenyQX5p pic.twitter.com/CAPfX5odIp
官員們的制式回應不禁讓克倫想起科倫拜槍擊案事發的隔日早晨,學生們聚集在一間教堂內聆聽前來官員們的致詞,隻字片語無異於川普的發言,「不要擔心,我們會好好照顧你們,一切都會沒事。」台下還驚魂未定的青少年們臉上依舊茫然失色,但不忘回以禮貌性地掌聲。這群孩子並沒有想聽這些安慰。
克倫回憶,隨後登台的校長迪安傑立斯(Frank DeAngelis)則拿出一位大人應有的真誠,承認後續的一切將會無比困難。「我真想施一場魔法,讓你們忘卻此時心頭上的感受,但我做不到。」
他坦承自己對於如何走出這場夢魘也是無所適從,「我很想告訴你們這些傷疤終會癒合,但事實是他們永遠無法被抹滅。」儘管現階段仍手足無措,但該名校長保證將陪著倖存者一步步找尋出口。
語畢,台下的學生抱以震耳欲聾的熱烈掌聲,「他們只想要聽實話,跟一位願意出面帶領大家的領袖。」克倫說道。
相較當今政壇領袖的慰問,克倫指出至少過去的政府有意去深入調查釐清真相。他以1999年的科倫拜槍擊案為例,事後FBI立即於維吉尼亞州(Virginia)召開頗具指標意義、為期三日的高峰論壇,邀來北美各地的頂尖犯罪學者及具法醫專業知識的精神科醫師,以及1999年前校園槍擊案的倖存者、校方代表、兇手身邊人士、醫療人員及員警等,共同研究此前30多年來發生的小規模校園槍擊案。
隔年,持續進行調查的FBI發布一項重大報告,爾後繼續攜手教育部研究過去26年來的每起重大校園槍擊案,並於2004年釋出極具里程碑意義的報告書。調查結果則頗令人憂心:沒有所謂的標準校園槍擊案兇手。
多數兇手並非如外界所想為孤狼、魯蛇或邊緣人,他們可能來自不同的社會階層,不過都具有以下的共同特徵-全都是男性、高達98%曾在犯案前經歷重大挫折或失落感,且絕大多數曾長期飽受憂鬱症所苦,其中有78%在犯案前試圖自殺過或留下相關計畫的紀錄。
對於美國政壇長久以來的無以防範之說,克倫打臉指出,「到了2004年我們就已經知道這些殺人兇手 (可能)會是誰。」
最後,他不忘於文末呼籲佛州的這群青少年「繼續發聲」。「終於,你們或能成為我們得以解脫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