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學的轉捩點、性的嘗試、箭在弦上的親子關係、令人揪心的絕交,向來是青春喜劇歡迎的主題,以青少年為題材的電影常拍攝的喧囂吵嚷,這是女導演葛莉塔·潔薇(Greta Gerwig)執導的《淑女鳥》(Lady Bird)如此令人驚豔的原因。
《淑女鳥》的步調適中又滿溢著情感,從中嗅出導演潔薇的女性主義味道。
Actress in a Supporting Role: Laurie Metcalf. Her relationship with Saoirse's character in Lady Bird was a very interesting mother/daughter dynamic that even as a son, I've felt with my own mom. They argue and fight but at the end of the day, they're each other's best friends. pic.twitter.com/RZbhx8Peqs
— jaime (@himay3000) 2018年2月26日
由瑟夏·羅南(Saoirse Ronan)飾演的女主角並不喜歡她相對單調的本名「克莉絲汀」(Christine),要人稱呼自己Lady Bird。Lady Bird穿著廉價大賣場服飾,將頭髮染得鮮紅,渴望離開沙加緬度(Sacramento)這個位於美國加州中部的文化荒地,夢想到美國東岸讀大學。
《淑女鳥》在許多方面呈現了將「女性主義」置放在青青喜劇中的重新校準,不似以往青春喜劇的誇張排場與甜膩華麗,《淑女鳥》有的是一種日常的感動、平凡的階級及視野。
在《淑女鳥》當中建構的女性主體既非白紙一張,也非被男孩們眾星拱月。
Lady Bird在進入大學前跨過了兩段情感:優質男孩丹尼(Danny)和她一同參與學校話劇社;凱爾(Kyle)則是難解的音樂憤青,《淑女鳥》非常傳神的刻畫了一個青少女在這些情感關係中經歷的真摯、表象和幻滅。
但Lady Bird不把這些情感、「貞操」上的失利視為威脅到自我價值的議題,她完全是由內而外的肯定自我,並看漲自己的潛力。即便丹尼讓Lady Bird感到被欺騙,但面對丹尼的脆弱,Lady Bird似乎有一個本能去支撐、環繞這個男孩。她顯示出自己與母親的相似:當父親被憂鬱所苦的時候,母親支撐住他。
雖然Lady Bird在她的「第一次」感受到相當的落差,她十分怨嘆的說:「我在上面,誰第一次是在上面啊!」
但不像《早餐俱樂部》(The Breakfast Club)或 《少女十五十六時》(Sixteen Candles),《淑女鳥》不把「貞操」、「破處」處理成一個失落的議題,性就是性,不會超越它的本身去形塑少女對自我的認同。
在Lady Bird選擇和比較受歡迎的女孩作朋友後,她和最好的朋友茱莉(Julie)疏遠了。
其實整部電影最浪漫的就是她跟茱莉的和解、她們的舞會慢舞及畢業前夕對彼此的祝福不捨。青春喜劇通常加強了「異性戀」的重要,且通常由男性採取主動攻勢的,《淑女鳥》顛覆了這樣的公式。
伴隨著這些脈絡一路處理的主線則是Lady Bird和母親瑪麗恩(Marion)的關係。母親似乎總反映著真實世界對一個青少女可以行使的幻滅和殘酷,瑪麗恩有意無意的打壓Lady Bird、壓下她的夢想,告訴她:憑妳不可能進東岸的大學。這樣的話讓Lady Bird氣到跳車。
而在母親那面,她的努力在於培養Lady Bird進入真實世界的力量。
影片接近尾聲,當Lady Bird得償所願到紐約,派對中一位男性詢問她的名字,Lady Bird遲疑了,然後回答「Christine」。
Ronan:
— d'Artagnan (@Geschwatzig) 2018年2月26日
COULD BE CLIP: This is my favorite scene where Laurie Metcalf gives Lady Bird the silent treatment and she begs her to just talk to her. pic.twitter.com/bVducBSf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