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台灣燈會裝置藝術作品「嘉義之光」(右),遭葡國設計師Hugu Reis指控與其作品「Eclipse(日蝕)」(左)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取自Hugu Reis個人臉書)
2018台灣燈會科技嘉義燈區中的裝置藝術作品「嘉義之光」,遭葡萄牙設計師Hugu Reis指控與其作品「Eclipse(日蝕)」有驚人的相似之處。Hugu Reis表示,對於這件事情他感到非常的失望,但是也相信台灣燈會活動主辦方會避免這種情形再度發生。
「嘉義之光」是工研院與衍象設計實驗室(FabCraft Design Lab)共同製作的作品,以日出意象,加入黑鐵圓管與燈光的設計,結合工研院Logo當中的圓弧角度;象徵台灣高科技的創新、研發實力,將如同日出一樣,照亮在地的不同產業,給予欣欣向榮的意象,以充滿動感的設計,揭開科技燈區的序幕。
然而,這件作品卻遭葡萄牙設計師Hugu Reis,指控與其作品「Eclipse(日蝕)」有驚人的相似之處。
Hugu Reis於1日在個人臉書發文,表示「嘉義之光(Twilight)」與其工作團隊「FAHR 201.3」設計的「Eclipse(日蝕)」有驚人的相似之處。
Hugu Reis說,他曾到過台灣工作,一直很尊重及喜愛這裡的文化和人民,因此對於這樣的事情發生在台灣,感到非常的失望。
Hugu Reis表示,他相信此次事件中的官方立場將對台灣藝術界造成積極的影響,也相信台灣燈會活動主辦方會避免這種情形再度發生。
團隊貼設計草圖回應
對此,衍象設計實驗室則於同日下午在臉書粉絲專頁發表聲明回應此事。
衍象設計表示,當初受工研院委託參與製作作品,概念思考從嘉義意象做挑選。初期討論自阿里山神木至雲海及日出,由於製作經費來源由工研院贊助,最後決定結合工研院的Logo以及日出前的曙暮輝(twilight)結合作為本次作品的概念出發。
衍象設計指出,作品透過金屬管狀材質作為太陽球體的具體呈現,並以傾斜角度隱喻出日出東方的座標性,將觀賞民眾的視線導引至東方;同時在球體內部裝設燈源,當其透過金屬管時,表現出日出現象時的雲隙光(神聖光),並以此作為此次燈光設計的視覺重點。
衍象設計說,團隊自2004年的燈具作品開始,即以筒狀模組做球體造型的幾何結構組件,嘗試證明對數學幾何形體的數位化製造可能。因此在提案之初團隊便以所收集案例中,70年代販售的燈具Morille Lamp作為發想,延續過去衍象團隊的幾何造型設計脈絡。
衍象設計解釋,由於當初雙方作品皆以數學幾何進行設計分析,以及管狀材料工法的限制,皆選擇以黑鐵管作為施作呈現,因此造成「嘉義之光」與國外FAHR021.3團隊作品在視覺上雷同之處。
衍象設計說,願意誠心並公開地接受大家對於雙方作品的討論,並希望藉此聲明澄清本案在設計發展上的自主性,同時也期待雙方在設計概念上的交流討論。(桃園燈會上海台商捐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