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旅行法》引發中媒大反彈,指台美需付出代價,還可能引發中國武力解放台灣。(湯森路透)
美國聯邦參議院於當地時間28日通過了《台灣旅行法》,引發中媒大反彈,《環球時報》更以「好!美國這部摧毀台灣法」為題大幅報導,並引述該報之前的評論,指中國屆時肯定會採取行動,讓「高層互訪」的台美都付出代價,還可能引發中國以武力解放台灣的全面軍事行動。
根據《台灣旅行法》明定,美國政府各層級官員將可自由訪問中華民國政府的對口機關官員,也允許中華民國政府官員在「受尊重的情況下」前往美國訪問,更鼓勵文化與經濟的相關官員前往美國處理公務。如今該法通過,接下來待美國總統特川普簽署,即可成為美國聯邦法律。
據《環球時報》報導,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曾回應,該議案有關條款盡管沒有法律約束力,但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如獲通過實施,將對中美關係及台海局勢造成嚴重干擾,一旦川普簽署通過該法案,中美關系將嚴重倒退。
1979年前台美官員仍可互訪,但自「台美斷交」以來,台灣總統、外交部門官員、國防部官員至今都無法出訪華盛頓,而美國派官員赴台,也以經濟、教育機關交流為主,避開敏感的國防機關。《台灣旅行法》將成為開啟台美高層級官員交流枷鎖的關鍵鑰匙。
其實,早在1月10日美國眾議院通過《台灣旅行法》後,《環球時報》就已發表過「美眾院《台灣旅行法》是摧毀台灣法」的社論,全文如下:
美國眾議院星期二一致通過為美台高層互訪解禁的《台灣旅行法》,要求美國政府「鼓勵美台所有級別官員的互訪交流」。如果該法也獲參院通過,並得到總統簽字成為美國法律,意味著台灣所謂「總統」、「副總統」、「行政院長」、「外交部長」、「國防部長」等都將可以訪問華盛頓。那將無疑是美國對台政策的根本性改變。
中美1979年建交後,美國通過了《與台灣關係法》,保留了美台關係的一些空間,但該法禁止美台高級別官員互訪。《台灣旅行法》要最終成法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但美國眾議院一致通過該法這一過去難以想象的情況,展示了美國國內對華氛圍的改變。它也讓人看到,美國很大一部分力量希望重新激化台灣問題,將之作為美國對華博弈的主要杠桿。
在美台獨組織台灣人公共事務會狂稱:「很高興看到臭名昭著的三公報被不斷送入歷史垃圾堆,那也是它們最適合的歸屬。」然而臺海事務由美國主導的時代已經結束,如果美國最終通過《台灣旅行法》,那麼該法就是給那個時代公開畫上的句號。島內台獨勢力雖然也都興高採烈,但他們同時大概很清楚,《台灣旅行法》一旦最終通過並實施,對他們意味著什麼樣的風險和挑戰。
1979年的臺海還是美國第七艦隊的天下,當時美國如何安排台灣事務,可以用它的力量有效推行。40年過去,滄海桑田,中國大陸崛起為一支強大力量,我們既獲得了開展臺海博弈的豐富手段,也擁有了堅守底線的綜合優勢。美國如今要在臺海保持一定影響,必須與中國大陸的基本立場相協調,否則華盛頓就將陷自己於尷尬位置。
能有效操控臺海的美國,根本不用在這里下猛藥。如果華盛頓最終要用在白宮給「台灣總統」鋪紅地毯來表達對華意志的話,說明它只能通過押上絕大部分賭本,來試圖贏取一個普通回合。那時的美國已經不是要「護台灣」了,而是赤裸裸準備「害台灣」、「賣台灣」,給自己撈一點零花錢。
中國屆時肯定會採取行動,讓「高層互訪」的台美都付出代價。由於中美關系的政治基礎將因此動搖,中國的對美外交報復將會是全面的,這將大大增加美國處理世界很多問題的成本,讓華盛頓深刻瞭解台灣問題為何「碰不得」。
蒼蠅不叮無縫的蛋,如果不是民進黨執行極端路線,美國國會折騰《台灣旅行法》,台灣方面也不會響應。因此一旦《台灣旅行法》在台灣「落地」,勢必幫助中國下決心「解決台灣問題」,臺海局勢從此進入新的階段。解決台灣問題意味著什麼呢?它大概會有兩層含義。
一是大陸採取行動,全面打壓島內台獨傾向。這期間臺海會地動山搖,台灣公眾從中徹底認識台獨勢力的危害,將他們從主流政壇中驅逐,台灣社會形成超越黨派和陣營的一個中國共識。任何一屆台當局都不再有藉助外部勢力與大陸抗衡的幻想,兩岸關系之後得以進入平穩發展期,事實上開啟兩岸和平統一的進程。
二是在這個過程中遭到台當局的狂妄抵制,或者發生台美公然的政治軍事聯手,大陸一不做二不休,發動武力解放台灣的全面軍事行動,一舉完成統一大業。大陸會因此付出一時的代價,但從長遠計,這種代價將會小於台美打破現有框架製造“一中一臺”給大陸不斷累積的代價。(中媒酸《台灣旅行法》將毀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