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評:非核、減碳、保護藻礁 你要哪一個

主筆室 2018年03月07日 07:02:00
非核、減碳、保護藻礁,有不同的利益與結構樣態,以及支撐它們的政治與社會基礎。(圖片取自反核部隊臉書)

非核、減碳、保護藻礁,有不同的利益與結構樣態,以及支撐它們的政治與社會基礎。(圖片取自反核部隊臉書)

一年多前,當時的閣揆林全表示,在不延役及確定安全的前提下,不排除讓核一廠一號機重新啟動。這個說法讓甫執政不到一個月的民進黨內部群情激昂,立委邱議瑩甚至大罵,「我非常遺憾民進黨政府竟然上台不到1個月,就說要重啟核一,這是何等的丟臉,身為民進黨黨員都覺得丟臉。」

 

這次,台電申請停機逾600天的核二廠2號機重新啟動,預計在四月加入發電,類似邱議瑩這種高昂的反對聲浪緘默許多。前後不過20個月,這20個月發生了什麼事讓民進黨立委態度轉折?其實不過就是執政的現實,諸如,連續兩年的夏季用電逼近限電警戒、去年的八一五全台大停電,以及可預見的,國民黨即將在年底選舉用空污問題來打擊民進黨的非核政策。

 

蔡英文的2025非核家園政見,其實是主張台灣在2025年不必依賴核能發電,核一、核二與核三廠可以按時除役,核四廠也可以不必商轉。此與停機大修的的核一核二機組是否重新啟動沒有關係,相反地,在沒有盤點台灣的電力結構並預先做準備的情況下,貿然地將可加入運轉的核一二機組停機,甚至廢機,一定會讓台灣現階段的電力供應出現壓力,這正是過去兩年台灣擺盪在廢核、空污以及電力穩定供應之間的困境。

 

核電是發電效率相對高的基載電力,當廢核成為政策,通常可同為基載電力的燃煤電是最好的選擇;不過,核電是無碳能源,燃煤電卻會導致二氧化碳及空汙排放量大幅增加,這使得非核與減碳又成為互相對立的價值。福島核災之後,反核成為台灣沛然莫之能禦的風潮,擁核的馬英九政府也難攖其鋒,最後只得封存核四;不過,過去一年來日趨高漲的反空污聲浪,也讓國民黨得到喘息與轉進的契機,透過反空污來打擊非核家園,儼然已成為年底選戰的主軸之一。

 

廢核與減碳是否一定衝突?其實未必。以碳排來講,根據工研院2050年台灣能源情境模擬器數據,燃煤每度碳排0.839公斤,燃油0.58公斤,燃氣0.386公斤,若要替代占台灣現階段電力結構約10%的核電,可以盡量捨燃煤而以天然氣發電為主,這其實正是目前蔡政府擬定的政策方向。不過,燃氣發電無法立刻從天上掉下來,需要時間建置;其次,也需要台灣多數人民有共同的能源願景與價值選擇。不要核電不要碳排都可以理解,但如果連燃氣電都不要,誓死反對建天然氣接收站,那就得反問:你要的電要從哪裡來?

 

許多環團為了保護桃園外海的天然藻礁,因此堅決反對中油天然氣第三接收站,這剛好逼著所有人去思考:你理想的電力結構是什麼?價值何在?「非核」、「減碳」、「保護藻礁」都可以是你的價值,但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當這些價值相碰撞時,你的順序是什麼?又可以折衷到什麼程度?

 

但台灣人很少去思考這樣的問題。靠著政府長期的電價補貼,以為低電價是理所當然,卻忽略這是一個幾乎沒有任何天然資源的島嶼。靠著對環境的破壞,甚或貽禍千萬代的子孫,將發電的成本外部化,夸談核電是「最乾淨的能源」。姑且不論延宕30年沒發一度電的核四已經花了三千億公帑,光是啟動一個大修後的核電廠機組,現在還是國民黨執政的新北市府就急著問「核廢料哪裡去?」這些問題,那些到現在還在談重啟核四的人能夠視而不見嗎?

 

非核、減碳、保護藻礁,你要選哪一個?你知道每個價值背後的利益與結構樣態,以及支撐它們的政治與社會基礎嗎?你知道達到目標的最近距離往往不是一直線嗎?如果沒有這樣的認識基礎,豈能自稱是非核家園擁護者?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