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關係急凍,中國限縮陸客來台人數,直接衝擊觀光業。(攝影:蕭芃凱)
「陸客是我們最需要的朋友。」行政院政務委員張景森在臉書上這則發言,引起正反兩極評價,但可以確定的是,民進黨執政後,中國大陸旅行團來台數量銳減,根據觀光局統計,八月份來台陸客團數較去年同期減少五成,讓部分國內旅遊相關產業面臨生存危機,連政府都無法置之不理。
一位業者透露,過去該公司平均每月接200團陸客,但八月僅出了50團、九月目前估計僅30團,就連十一長假的預估機位也相當不樂觀,因此旅遊業者串連在九月十二日上街抗議,要求政府重視陸客蕭條帶來的衝擊。然而,也有旅行業者指出,陸客團「低團費、高消費」的獲利模式,在過去兩年就已面臨嚴重瓶頸,就算來台陸客數量沒有受政治影響而下降,原有的經營方式也遲早必須調整。
專營陸客的旅行社業者指出,陸客團來台流程,是由旅客先向中國五大國旅報名繳費,成團後國旅再徵詢台灣的旅行社是否能夠接團;中國國旅支付台灣旅行社一定價格後,陸客團在台灣的一切開銷,就由台灣業者全權負責。
根據觀光局頒佈的《旅行業接待大陸地區人民來台觀光旅遊團品質注意事項》規定,每一位陸客每天在台灣的食、住、行開銷不得低於60美元;也就是說,最熱門的八天七夜環島行,旅行社花在每一位陸客的生活費不得低於640美元。照理說,旅行業者若想獲利,接團時向中國國旅收取的費用,應該高於這個標準。
然而,業界人士指出,台灣旅行社接陸客團時按出團省份,有個特殊的「收費差異地圖」,而且通常收費標準都低於每人每日六十美元,差額部份則寄望靠購物退傭補足。這張收費地圖呈現的只是大致範圍,實際團費會隨著出團時間、團員組成而有所差異。
一般來說,江蘇、廣東等沿海省份經濟能力較強,但當地居民屬於第一波改革開放受惠者,出國機會多、眼界也高,不易受導遊推薦而「殺紅了眼」,業者可能向國旅索取每人每日四十到四十五美元團費。相較之下,華北、東北省份雖不如沿海富裕,但居民個性豪爽、且常抱著「遠道而來不買可惜」心態,消費力較強,業者收取的團費也較低。甘肅、新疆等西北陸客團,更出現過「不收團費」情況。
不同時間的陸客消費力也有差異。業者分析,每年利用十月份長假來台的陸客團,生意人較多,消費力也最強,因此團費有壓低空間;五到八月較多師生或家庭利用暑假組團來台,兒童少年對購物興趣不高、也沒耐性陪家長選購,消費力相對較弱;春季則是中國國旅促銷時段,較多銀髮族與退休人士,購買力最差,團費也較無壓縮空間。
旅行社賴以獲利的購物行程,也有一套大致的拆帳標準。一般來說,商品售價越高,旅行社也分成越高,例如高檔商品鑽石、珊瑚,購物店業者可能將購物金額的五到六成讓給旅行社;中價位商品如鐘錶,旅行社約分到三成;一般價位的食品、茶葉則低於兩成。旅行社的購物收入,又會視情況給予導遊與司機佣金,底薪越低者佣金成數越高,導遊佣金約5%至10%,司機約1%至3%不等。
然而,這樣的獲利模式,隨著來台陸客越來越多、資訊日益發達,只看不買的「精明(奧)陸客」越來越多,讓旅行社經營面臨瓶頸。創意旅行社總經理田穗生就說,開放陸客初期,東南沿海陸客團每團購物金額平均在新台幣20萬至50萬元之間,近年陸續下滑,整團只買5萬、8萬的也不算罕見;北方團過去平均80萬至100萬的榮景也已不復見。
觀光局業務組長賴炳榮指出,隨著陸客平均購買力下降,台灣業者也面臨是否調高團費的兩難;但調高團費將直接導致陸客來台的意願下降,原本過度集中、同質性也高的陸客旅行業,在受政治影響前,原本就面臨轉型壓力,這一波陸客來台銳減,只是提前引爆這顆不定時炸彈,「用盲目購物為業者帶來獲利的模式,終究有一天要改變的。」
賴炳榮分析,受陸客團減少影響最大的當然是專門的購物商店,再來則是自2008年至今,由一萬四千台暴增至一萬八千多台的遊覽車,以及房間數由十四萬間暴增至十八‧五萬間的旅館業;至於餐廳及旅行社因經營靈活性高,衝擊較小。以地域而言的衝擊則是「南大於北」,其中大眾交通較不便、自由行陸客與日韓客較難抵達的南投、台東等景點衝擊更大。
業界對於陸客團未來能否回復過去榮景,則有不同看法。一位資深業者指出,中國在2012年曾因釣魚台爭議限制觀光客赴日、2014年佔中之後,赴香港陸客也一度銳減,但隨著情勢和緩,旅客數也逐步回歸正常。他因此研判,陸客下滑趨勢即將緩和,農曆年後就可望穩定回升。
田穗生則直言,「低價陸客團的時代已經回不去了」,除了旅行社業者應該多角化經營之外,他建議政府學習韓國進一步投入資源推廣「健檢旅遊」、「醫美旅遊」,協助業者轉型,彌補陸客團人數不足。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