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書:臉書對「歧視言論」的判定 恐怕還無公開透明的標準

吳馨恩 2018年03月10日 00:00:00
臉書對於歧視言論的判定機制,目前依舊沒有相當細緻、公開透明的標準,想必人力物力也有所不足,這是社會大眾需要注意的議題。(湯森路透)

臉書對於歧視言論的判定機制,目前依舊沒有相當細緻、公開透明的標準,想必人力物力也有所不足,這是社會大眾需要注意的議題。(湯森路透)

自從二二八慈湖潑漆案後,許多聲援者、支持台灣獨立與轉型正義的人們遭到臉書刪文停權,很多人痛斥這是臉書的「赤化」,甚至出現一批出走潮,許多人將網路交友平台轉移到推特或噗浪上。

 

而在這次的風波中,許多人做了一個嘗試,測試臉書是不是真的有赤化的問題,紛紛在貼文標註了「#支那賤畜」,結果大多都被以「涉及歧視言論」刪文,於是痛斥這是臉書赤化的證明,畢竟涉及歧視的言論這麼多,為什麼只有與中國有關的特別敏感?

 

不過我們還是可以來深度分析一下「支那賤畜」這個詞,看看它究竟是不是理論上的歧視言論,藉此探討它的相關問題。

 

首先要釐清的是「歧視言論」的意思,根據哲學人朱家安的定義,歧視言論必須是「讓弱勢變成弱勢的言論」,像是用「愛滋毒甲」來稱呼男同志族群,就深化了大眾認為男同志都會吸毒、感染愛滋刻板印象,而男同志同時也是社會上的弱勢族群,所以構成歧視言論。

 

不過同樣是針對男同志,在中國也流行另一個詞叫做「仇女基佬」,它是由支持女權的女同志、雙性戀女性與跨性別族群創造,表示在同志社群或運動中,部分男同志仗著自己在父權社會的男性特權身分,去歧視、仇恨與壓迫同時是女性的多元性別族群,然而由於它是來自比男同志更弱勢的族群,也沒有要把男同志與大眾原有的刻板印象連結,更不是一種「全稱式的地圖砲」,所以並不構成歧視言論。

 

再來要處理的是很多人認為「支那」本身就帶有貶抑,歷史上來說它源自於日本人,是英文「China」的音譯,之所以這麼稱呼是因為中國歷史上一直以「中原」、「天下」與「天朝」自居,也就是說「中國」有部分的意思是「世界的中心的國家」,這當然會讓當時改革發達而晉身列強的日本不滿,所以才用「支那」稱呼中國,當中有一種反抗的意味。

 

可能會有些人會認為,「賤畜」二字是貶抑無庸置疑,所以「支那賤畜」當然是貶抑詞,然而它又跟國籍連結,理所當然是種族歧視言論。但是「貶抑詞」並不等於「歧視言論」,這就有點像「白種豬」一樣,如果它描述的是「所有白人」當然不妥,但若描述的是「白人至上主義的白人」它就變得跟「沙文主義豬」(如稱的「沙豬」)相似,不是針對身分認同本身,而是針對由身分認同延伸的「特權」(privilege)與造成的「壓迫」(oppress)。

 

也就是說「支那賤畜」不是「用詞本身」的問題,而是「怎麼使用」的問題。

 

試著想想,如果「支那賤畜」是用來描述「大中華思想的中國人」、「支持中國侵略香港與台灣的中國人」那當然不可能構成歧視言論,可是如果是「用來描述所有中國人」就變得相當不妥,是構成所謂的「鏡像壓迫」。

 

唯獨會讓「支那賤畜」構成歧視言論的情境,大概是像用「支那賤畜」來描述「中國移民」的情境,雖然中國人在國族階級上是優勢者,可是中國移民的「移民」或「新住民」身分又使得他們構成弱勢,然而如果是「中國新住民女性」就更不用說了,她們的女性身分本身就構成弱勢,她們之中很多來自於貧窮、鄉村、重男輕女的地區,台灣大眾更帶有「被買來的」、「瓜分台灣資源」、「假結婚,真賣淫/詐騙」的負面刻板印象,所以用「支那賤畜」來描述「中國移民」、「中國新住民女性」確實構成歧視言論。

 

可惜令人遺憾的是,臉書對於歧視言論的判定機制,目前依舊沒有相當細緻、公開透明的標準,想必人力物力也有所不足,這是社會大眾需要注意的議題。

 

※作者為性暴力防治工作者 ,一名跨性別女性,自幼因跨性別身份遭受兒虐與家暴,14歲家暴逃家被性侵害,16歲從第二志願高中因校園霸凌休學,20歲遭受喊停不停的非典型性侵,因緣際會踏入社會運動,喜歡閱讀女性主義,在台灣致力推動反暴力的跨性別運動與婦女運動。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