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斷訊後 失蹤近2年的「菲萊號」藏身處終揭露

余尹倫 2016年09月06日 21:43:00
「菲萊號」在67P小彗星上的「藏身」地點近日被科學家找到了。(Twitter @ESA_Rosetta)

「菲萊號」在67P小彗星上的「藏身」地點近日被科學家找到了。(Twitter @ESA_Rosetta)

才剛於7月底與世人道別的登陸器「菲萊號」(Philae),近日被科學家發現其在67P小彗星上的「藏身」地點!「菲萊號」在2014年成為首個成功降落彗星的人工物體後,話題不斷。當時因著陸過程發生插曲,導致其彈至彗星表面一處陰暗地帶,無法如期發揮探測功效,科學家在判斷其將永久失效後,於兩個月前切斷通訊,「菲萊號」宣告正式壽終正寢。

 

 

2日,太空探測器「羅塞塔號」(Rosetta)上的照相裝置首度清楚拍攝到「菲萊號」的蹤影。照片中可見「菲萊號」被卡在彗星表面一處黑暗的岩石裂縫,其中2個支架腳露出在外。

 

 

參與歐洲太空總署(ESA)「羅塞塔號」計畫的科學家泰勒(Matt Taylor)表示,雖然先前也有拍到形狀類似「菲萊號」的物體,但他們仍需要3天前那張確切的照片來證明,「沒錯,這絕對就是『菲萊號』」。

 

 

未完美著陸 無法發揮預期功效

 

「羅塞塔號」在2004年出發,10年後抵達小彗星「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門克」(67P/Churyumov-Gerasimenko),並在2014年11月12日成功地將搭載的登陸器「菲萊號」擲落在狀似塑膠黃色小鴨(rubber-duck)的67P小彗星表面。

 

「菲萊號」大小似一台洗衣機。當時在花費約7小時才成功降落至67P表面,並創下了首次有人造物體登陸彗星的紀錄。不過,「菲萊號」著陸過程不順,固定裝置失效導致其從地表彈起,最終在一個峭壁的陰影處落地。陰暗的環境讓其太陽能板無用武之處,在預先儲備的60小時電力耗盡後,就此中斷與「羅塞塔號」上通訊裝置的聯繫。

 

當時科學家冀盼「菲萊號」可在彗星來到近日點時,因日照時間增加而甦醒過來。終於,「菲萊號」在2015年6月、失聯7個月後再度與羅賽塔通上訊息。但一個月後又再度斷訊。

 

精確位置替先前資料提供背景

 

此前,科學家可大致推估出「菲萊號」的所在位置,但直至這張揭露「菲萊號」蹤影照片的出現,才確認了它在彗星上的確切位置。泰勒直言,這個精確位置將讓科學家得以再納入考量「菲萊號」所處位置的環境後,進一步解讀其於2014年傳回的資料。

 

儘管當時未如預期順利著陸,「菲萊號」仍在具電力的60個鐘頭內,傳回了可供科學家一窺彗星組成及表面特性的寶貴資料。例如,「菲萊號」上載有一個雷達裝置,透過在其與「羅塞塔號」之間傳送無線電訊號,探測67P小彗星的內部構成。

 

 

ESA資深科學顧問麥考琳(Mark McCaughrean)也興奮表示,「對很多人來說,(找到「菲萊號」的精確下落)可以讓他們放下心中的大石,但對科學家而言,這同時是個十分關鍵的時刻,因為它告訴了我們2014年「菲萊號」是在何處進行測量工作,而它所處的環境就是一切。」

 

「菲萊號」、「羅塞塔號」接連終結任務

 

ESA發現「菲萊號」身影的消息相當令人振奮,是因為其同仁才剛於7月底判斷「菲萊號」將進入永久休眠狀態後,正式關閉「羅塞塔號」上與其的通訊裝置,向其道別。「菲萊號」也在發出最後推文「現在到了我和各位說再見的時刻」後,結束任務。

 

 

而太空探測器「羅塞塔號」也將於本月底墜落彗星表面,終結任務。泰勒透露,目前團隊正嚴密控制「羅塞塔號」,讓其在更接近彗星的軌道上執行繞行任務,提供關於67P小彗星低層大氣層的最新資料。而這比當初拋擲「菲萊號」至67P上還更為複雜。

 

泰勒同時表示,找到「菲萊號」下落的時間點來得非常剛好,「這將替本次任務的終結揭開一個美好序幕。」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