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會成立至今兩年,不僅送交司法調查的案件僅有「大巨蛋案」一件,委員人事、辦案過程等也引發不少爭議。(台北市政府提供)
台北市政府「廉政透明委員會」開張不到2年,不但數度遭質疑機關的正當性,人事、辦案過程及成效也引發不少爭議,至今由廉政會決議送交司法調查的案件也僅有「大巨蛋案」一件,遭批雷聲大雨點小。
一名廉政會成員直言,廉政會的組織設計初衷不差,過半數都由外聘委員組成,因此「委員是誰」就很重要;但因部分委員的身分及行事作風爭議大,讓委員會的正當性被削弱。
北市議員許淑華便指出,廉政會調查捷運聯合開發案,但卻有地主擔任廉政委員,公平與正當性當然備受質疑。
事實上,廉政會成立至今,外聘委員已換過好幾輪;一年多來,作家馮光遠、前市議員楊實秋先後因參選立委選舉而請辭,媒體人徐嶔煌也因酒駕車禍主動辭職。前市府顧問洪智坤則因外洩大巨蛋案公文遭懲處,之後並以「健康因素」請辭顧問及廉政委員。
不少委員出席率更是「極度不佳」。前衛生署長楊志良去年2月曾遞出辭呈,但獲市府慰留後,至今卻「零出席」,連一次會都沒開過;另像是學者林向愷接任悠遊卡公司董事長後,也都不再出席開會。這些廉政委員都被市府人員私下形容是「佔缺不做事」、「擺好看的」,自然影響廉政會形象。
此外,多名北市議員也在議會質詢時批評,不少廉政委員拿著廉政會的資料到處上電視「爆料開講」,還可領節目出席費,「算不算圖利?」
對此,廉政會今年8月底增修規定,在《北市府廉政透明委員會作業規定》中新增:「專案小組因調查案件所撰寫之報告,在未經本會同意公開前應列為密件」的規定,以防廉政委員上電視亂爆料,或再度發生像大巨蛋案外洩資料給媒體的事件。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