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是最早推動轉型正義議題的民間組織,因此近來被列為「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委員覓才重要人才庫;圖為去年228當日獨派發起的抗爭行動,僅為示意,與促真會無關。(攝影:陳育陞)
「台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簡稱真促會)是最早倡議、推動轉型正義議題的民間組織,成立10年來已累積6屆理監事名單,這次被列為行政院「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委員覓才重要人才庫。但據了解,為延續「監督政府」的民間角色,真促會今年2月開會員大會改選董監事時,特別決議新任董監事未來若出任促轉會委員,就必須辭掉真促會董監事職務。
中研院研究員吳乃德、吳叡人、許雪姬,以及政大教授陳芳明,台大教授范雲、顏厥安等人,2007年共同籌組「台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長期倡議、推動此議題,至今仍是民間督促政府蒐集、整理、開放威權時期政治檔案的指標性組織。
據悉,總統府、行政院人士近期廣泛徵詢委員人選時,真促會歷屆理監事中,有不少人接獲徵詢,但因為都是私下接觸,因此名單並未曝光。有學界及政界人士推薦,現任真促會理事長、台大歷史系陳翠蓮,以及現任理事吳乃德、中研院法律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黃丞儀等人,也是擔任促轉會委員的合適人選。
不過,擔任真促會董監事的學者、民間人士多少帶有「反骨」性格,未必會點頭進入官方的促轉會,加上是否接獲徵詢的議題較敏感,學界目前對此事都低調避而不談。
今年2月甫選出的真促會第6屆13位理監事包括:陳翠蓮、吳乃德、黃丞儀、吳叡人、新使者雜誌執行總編輯王昭文、作家胡淑雯、政大法律系教授孫迺翊、台大法律系教授陳昭如、助理教授蘇慧婕、台大政治系教授黃長玲、中研院副研究員陳嘉銘、彭仁郁、衛城出版社總編輯莊瑞琳。
陳翠蓮接受《上報》訪問時說,由於促轉會是官方機構、真促會是民間組織,兩者角色截然不同。今年2月的確有在會員大會中討論通過,真促會將站在民間監督角色,持續給政府部門壓力,因此未來若有董監事接受政府邀請,出任促轉會委員,就必須辭掉真促會董監事職務。
黃丞儀則是於2月28日當天在臉書發文指出,立法院未來審查促轉會委員人事案時,必須針對五大問題詳細提問,才能讓外界檢視此人選是否足膺重任。
黃丞儀當時列舉的「必考題」包括:台灣與韓國、德國、南非等國相較,在推動轉型正義上有何特殊之處?如何探究「白色恐怖」加害體系的成因,避免未來重蹈覆轍?如果當年被判刑的人,經證實為中國共產黨地下黨員,現在如何面對?促轉會如何行使調查權、如何促進社會對話等?
真促會執行長葉虹靈接受《上報》訪問時則說,台灣白色恐怖、228有其特殊歷史背景,「德國、南非推動轉型正義的經驗及模式,無法直接複製在台灣」,因此希望促轉會委員能找「熟悉本地歷史脈絡」的專業人選。
葉虹靈也建議,促轉會未來掛牌成立後,應該設定工作優先順序,例如近來引起爭議的威權象徵問題,未必要優先處理。「以國際經驗來看,應該以歷史、社會科學研究為基礎,整理、揭露歷史真相,讓社會有廣泛認識後,才有辦法公允討論威權象徵的問題」。如果國內陷入族群迷思,走回衝突、對立,對促進不同陣營間的和解完全沒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