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核養綠」的能源發展方向,才能讓能源的價值成為環保的活路。(維基百科)
2025年非核家園的代價有多高?深澳燃煤發電廠通過環評,網友諷不用燃煤的英國太落伍,沒有學台灣使用「乾淨的煤」,讓北部成為下一個「空汙預定地」;環保鬥士詹順貴因深澳案成為環團的叛徒;不只如此,核四拆解更造成政府信用破產,外資投資卻步。
「核能不是選項」是環保的價值或是死巷?清大學者提出「以核養綠」公投修正躁進的非核家園,何不讓能源的使用上多點彈性,讓價值走出環保活路。
為何一個大家明知空汙最嚴重的燃煤,會成為必要通過的能源選項?主要是因為因電力即發即用的特性,2025年如果要非核家園,不用核能下的能源缺口,勢必要用深澳的燃煤電廠來填補。政府並沒有把燃煤取代核能的優缺與真相呈現在人民的面前,「核能不是選項」等同於政府勢在必行,默認施政方針的一個結論。
問題是,人民支持非核家園,但人民同意用空汙來取代核能嗎?
賴揆一句「乾淨的煤」造成網友激烈的爭論下,或許日本開始研發更乾淨的燃煤技術,但我們忘記了,核能相對於這些「乾淨」或「不乾淨」的煤,都是相對低的空氣汙染。如果深澳有天取代核能在北部的發電,北部的居民就要跟中南部一樣成受空氣汙染的後果,這樣的政治選擇後的環境代價也該是全民買單?
在拒絕核能之後,身為環保鬥士的環保副署長詹順貴為深澳環評投下關鍵的一票,雖然詹解釋著「個人喜好不能凌駕法律」,也得到賴揆的力挺,但卻同時得到環保團體叛徒的稱號。
不僅如此,核終創辦人黃士修提出警告,如果「送出核四燃料棒的後果,台電破產或是台灣的信用破產」,可要知道,先前因為躁進的年改造成教授出走潮,這次硬生生地把可以用的核四關了,代價就是政府信用破產,外資投資卻步。
或許這時有人問,「核四不是不安全嗎?」其實這是妖魔化核能、「核能不是選項」的結果,核四根本沒有傳言中的無法運轉,如果真要從科學的方式了解傷亡的原因,並客觀的比較每種能源所造成的傷亡,火力發電造成的死傷比核能還要大得多,我們怎麼都不反對這些選項,卻雙重標準的否定核能呢?
反核的社會運動充滿了謊言,導致支持的民眾越來越少,反核遊行由二十多萬減到數百人的情況下,政府卻執意解體核四廠、大舉興建火力電廠,是否應該停下腳步冷靜想想,這個「2025年非核家園」的代價真的太大。
政府強力推行的太陽能其實也有環保的疑慮,不只太陽能板有製作上的汙染,環保署預估13年後將出現3000公噸首波廢棄太陽能板,「太陽光電模組材料主要是玻璃及矽,另有鋁、鋅、銀、銅等金屬成份,直接掩埋或焚化恐對環境衝擊」。
能源的選擇上,比起「核能不是選項」的非核家園,我們應該正視火力、太陽能等等綠能所造成的環境汙染。核能急停造成空汙的火力補位,綠能急用亦造成還沒成熟的化學或其他環境汙染,因此,清大幾位教授發起「以核養綠」的公投,建議修改躁進的「2025年非核家園」,讓國家有更充足的能源來發展綠能工業。
筆者也是多年關注能源議題,認同「以核養綠」這樣的能源發展方向,整體環境考量,彈性活用能源,才能讓能源的價值成為環保的活路。
※作者為網路作家/目前任職於國營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