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別企劃】地景大師林舜龍 以藝術反思環境 

黃映嘉 2016年09月08日 11:05:00
林舜龍與「永生海」作品(李昆翰 攝)

林舜龍與「永生海」作品(李昆翰 攝)

5000多根竹子佇立在永安漁港的沙灘旁,放射狀的外形像極了海膽,它是此次2016桃園地景藝術節的亮點裝置「永生海」,由環境藝術大師林舜龍所創作。

 

 

「反思」人與海洋的關係

 

從永安漁港出發,沿著海岸線漫步或是騎乘腳踏車,便可來到由河流、海洋交會而成的沙埔地,〈永生海〉在此處傳達著人與自然的關係。「海洋生物都必須在好的環境下生長,藉此讓我們反思海岸發生了什麼問題」林舜龍解說著創作概念。

 

五千多根竹子營造出壯觀效果(李昆翰 攝)

 

2013年林舜龍參加「瀨戶內國際藝術節」打造的種子船,以漂流木為素材,擷取海漂植物「棋盤腳」外形,從台灣北海岸為起點,航行至瀨戶內海的豐島小漁村,傳達人類遷徙的路徑,象徵重生、再生,進而反思生命的本質。這艘造成轟動的種子船,不僅被編列為當藉藝術專刊的封面、封底,更列入日本中學生的美術教材。「從種子船之後的作品開始將想法延伸,把具像的東西簡化、抽象化。」烈日中,在作品旁接受採訪的林舜龍熱情分享他的理念,「永生海的外形類似海膽,有點可愛,但是要傳達的東西卻很沉重。」

 

走進〈永生海〉前,會感受到上千根竹子所帶來的壓迫感,聚集了憤怒、難以親近的氛圍,林舜龍指出:「這是代表大自然的反撲。」不過真正進入「永生海」的空間後,竹子間的縫隙透著陽光,可以感受到海風的吹撫、聽得到海的聲音,「我在作品底下埋了300公尺的管線,所以在這個空間可以聽到海的呢喃。除此之外,裡面的空間很舒服,像回到母親的懷抱,如同我們善待大自然,它也會回饋我們、保護我們。」


 

將藝術融入空間與環境

 

「以前比較走個人創作路線,作品大都展在畫廊或是美術館。」林舜龍反思自己的過去,「不過,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確實影響我很深。」他提到,在接觸公共藝術之後,會開始思索人跟自然的關係,如何讓藝術融入空間與環境。以〈永生海〉為例,便是使用當地素材,融合想表達的意象,讓藝術慢慢內化為民眾的觀念。

 

本次2016桃園地景藝術節,在新屋海岸線展區就有12樣作品,被問到對於此次藝術節聚集的藝術家,林舜龍感觸良多:「台灣其實不乏好的環境、社區、甚至是有創意的人才,但是最欠缺整合,只要政府願意用心給藝術家舞台,我們都會盡全力幫忙。」

 

借鏡日本藝術節,深耕台灣在地特色(李昆翰 攝)

 

他山之石雖然只能做參考,但林舜龍借鏡日本地景藝術節,看見許多可以轉化給台灣運用的素材,「雖然我們在這塊才剛起步,但是永遠不嫌晚。」然而他也沉重地表示:「台灣太講求選舉文化,很多事都要馬上看到成績,但是藝術這塊需要醞釀不能急躁。」

 

本屆桃園地景藝術節,在市長鄭文燦的規劃下,2015整年度都處於籌備階段,為的就是在2016年能夠擁有完善的展出品質。「看市長在談藝術節,可以發現非常有概念,來巡視也不是蜻蜓點水而已。」林舜龍談到本次於桃園市的合作,透露出極高的肯定。

 

從地方到政府的通力合作,持續向下扎根,展現在地特色,相信台灣的環境藝術也能從頭出發,在國際舞台上閃閃發光。


 

2016桃園地景藝術節

活動時間:9/9-9/25

(平日)10:00-18:00

(假日)09:00-19:00

活動地點:

(新屋)永安漁港/綠色走廊/社區聚落

(八德)陂塘生態公園/社區聚落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aoyuanLandArt/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