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評:黃煌雄與他的反對者 應該去看這場電影

主筆室 2018年04月02日 07:02:00
仇恨與和解、愛與恨、原諒對方與原諒自己,往往都在一線之間。(圖片摘自《你只欠我一個道歉》電影海報)

仇恨與和解、愛與恨、原諒對方與原諒自己,往往都在一線之間。(圖片摘自《你只欠我一個道歉》電影海報)

《你只欠我一個道歉》是一部正在上映的黎巴嫩電影,講的是一個糾葛著歷史、苦難、羞辱與道歉故事。一位負責盡職的巴勒斯坦老工頭葉瑟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負責街區改造工程,卻被基督教徒東尼家裡水管的污水淋濕頭。葉瑟登門拜訪,想幫東尼修理排水管,被東尼生氣地拒絕,只好擅自從住家外自行修理。東尼發現後竟拿起工具砸壞了原本已被修理好的排水管,葉瑟氣得朝他罵了一聲「王八蛋」,雙方從此無法善罷甘休。(以下劇透)

 

作為一個巴勒斯坦難民,葉瑟要順利在黎巴嫩工作並不容易,在東尼揚言提告之下,葉瑟的上司要求他一定要親自向東尼道歉,免得惹麻煩。沒想到東尼看葉瑟的道歉心不甘情不願,不斷地出言譏諷,一句「真該讓夏隆把你們屠殺殆盡」徹底激怒了葉瑟,憤而出手打斷了東尼兩根肋骨,引發兩造之間無法止歇的糾葛爭執與法庭攻防,也一層層地剝開兩位主角不堪的傷痛與過往。

 

黎巴嫩原本是個多元化的國家,儘管境內有為數不少的穆斯林,但早年卻由基督教馬龍派執政,在以色列建國以及大約十萬名巴勒斯坦難民湧入後,使得黎巴嫩的政治平衡被打破,於1975年至1990年間的引發一場全面性的內戰,導致約12萬人的喪生。在這個上帝與真主都不願眷顧的國度裡,葉瑟與東尼各自承載不同的記憶與創傷,兩人的官司形同巴勒斯坦難民與基督徒之間的決戰,繼而捲起千堆雪,在黎國內部引發強烈爭議與暴動。

 

葉瑟是個熱愛工作的老好人,相形之下,東尼在電影前段的形象卻顯得咄咄逼人且不通情理。不過,隨著法庭戲的鋪陳,東尼為何會用「真該讓夏隆把你們(巴勒斯坦人)屠殺殆盡」侮辱葉瑟卻得到了解答。原來,東尼是黎巴嫩內戰的受害者,四十多年前,在他六歲時,巴勒斯坦民兵為了報復基督教民兵的屠殺,襲擊東尼居住的達穆爾鎮,共殺害了超過700名基督徒,其中包括東尼的親人朋友。那驚恐的逃亡過程,即便東尼現在已是個老中年仍歷歷在目。

 

曾經承受苦難的人未曾被理解、尊重,也從沒有機會講出自己的故事,最後在媒體與政治的制約下,以極其暴烈的方式對外展現,這其實一個屬於黎巴嫩的轉型正義故事。在這個故事裡,仇恨與和解、愛與恨、原諒對方與原諒自己,往往都在一線之間。只是,葉瑟的道歉始終不願說出口,東尼更是不理會妻子的勸誡甚至總統的調停,始終一意孤行。

 

事實上,兩人早已慢慢理解對方的處境,知道無法站在無上的道德制高點指控對方,也在各自面對其妻子、家庭與工作時顯露了對這場官司的不安,甚而不吝於私下向對方釋出善意。不過,隨著媒體的推波助瀾與彼此不容妥協的尊嚴,還是讓這場法庭攻防走到最後。在宣判結果出爐之後,贏的人沒有露出一丁點喜悅,反而是輸的人對於說出自己故事感到坦然,與先前的劍拔弩張形成強烈的對比。

 

這部電影上映的同時,台灣內部正為了黃煌雄是否適任《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主委而吵嚷不休。黃煌雄顯然是因為擁有民進黨黨員身份,又為不少藍營政要所共同接受的人選而膺任;不過,反對者認為他「利用台灣史出賣集體尊嚴」,黃國昌甚至以「選擇遺忘」與「鼓勵無恥」評價這個任命案,這也凸顯了轉型正義之於台灣的艱辛與困難。

 

黃煌雄是否適任促轉會主委?不同立場的歷史研究者與政治人物或許有不同的答案,就如同黃煌雄所致力研究的台灣文化協會創辦人蔣渭水,在他短短41歲的生命裡,到底該被歸類為中國民族主義者或者台灣民族主義者,各有不同的說法。不過,「任何張狂的攻擊背後,常有一種傷痛」、「苦難從不是任何人專有的,從來不是」,這部電影在述說黎巴嫩這國家的傷痛時所留下的話語,很值得關注台灣轉型正義工程者咀嚼再三。

 

《你只欠我一個道歉》是黎巴嫩第一部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電影,無論是黃煌雄本人、贊成與反對黃煌雄出任《促轉會》主委的政治人物,不妨走一趟電影院,或許都有機會從中得到啟示。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