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管案」的戲劇效果,就在於高潮迭起、絕無冷場。(資料照)
「卡管」事件連演數月,其戲劇性連莎士比亞也編不出來。莎翁是文學天才,絕對不屑於編撰這麼一部低水準的劇本,但我們這些小人物卻愈看愈有趣,急著欣賞下一幕有什麼更驚爆的情節?跨部會、跨兩岸,兜了一大圈子的教育部等單位,該如何找個台階順勢收場?套句流行語:「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以「卡管案」的賣力演出,本朝的教育部似可改名為戲劇部,不但未能彰顯教育的本質─帶領各級學校向「傳道、授業、解惑」的方向邁進,反而主導令全世界的知識份子訕笑、不屑、無恥的大鬧劇,教導學生如何演戲,如何造假,如何作為政權的打手,如何厚顏抹黑「非我族類」的學者。
「卡管案」的戲劇效果,就在於高潮迭起、絕無冷場。先是「獨董案」,接著是「論文抄襲案」,八道金牌要求台大回應,至於金牌內容如何,一句「最高機密」堵住國人探問的目光。台大的官方答案「沒有瑕疵,挑不出問題」,勢必無法令教部滿意,再要求台大召開臨時校務大會,指望大夥兒「腦力激盪」衍生新鮮戲碼再掀高潮,未料會中竟然五案全部高票擱置。
所謂擱置,即指議案不值一提,該查的都查了,該答覆的也答覆了,遴選委員會也是大會選出的,除非有重大錯失,大會亦無權否定遴選委員會的投票結果。
事發至此,雖然只有三幕戲,觀眾一定以為該落幕了,未料好戲還在後頭,某報此時突然爆說管爺未經官方核准逕自前往大陸任教,尤其是管爺任政務官後未滿三年,怎可私赴大陸授課領薪?教育部如獲至寶,認為這一招足可致命,於是根據報導,成立跨部會諮詢小組審查此一非法跨海授課案。後經查證,管某政務官下台後,赴陸之行已呈報獲准,讓教育部挨了一記耳光。
未料,日昨又有新招:要求管爺自白,細述到各處任教的校名與課程內容,當然也應該包括領了多少出席費或鐘點費。我們不知管爺如何接招,但教育部的招數已被觀眾看破手腳,非但架式錯亂,也完全看不出武術門中的江湖道義,未來發展如何,尚無任何線索,但可以想像,這齣戲演下去,教育部可以「拗」的劇情還蠻多的:
一、去函美國U.C Sandiego,函詢管爺的博士學位如何取得的?評審教授是哪些人?投票結果是幾比幾?有無瑕疵?
二、去函中研院,函詢管爺的院士身份是否有問題?投票結果有無爭議?他在各處發表的論文有無價值?投反對票的老院士是哪些人?論點如何?
三、去函台大財經系,問問教授與學生對他的印象如何?上課時有沒有偷看女生的短裙?
四、最後,派人到大陸調查管爺的族譜,查查他上代、上上代、上上上代是否有不清白的紀錄,甚至他根本不姓管,他的上某代可能是外面抱養的小孩,這樣罪名又多了一條,家世不明,不宜出仕校長。
我寫這一條,不是憑空捏造,日昨(4月10日)下午三點半,教育部召開了跨部會諮詢專案小組會議,包括法務部、陸委會、人事總處、內政部等都派代表參加,雖然各代表意見紛歧,未能達成結論,但竟有某委員提議:「乾脆派人到大陸去查」。我不知其中是否有反諷的意思,但推論會中一定有人提議,要求徹底查一查,才會有人主張到大陸去查。
從媒體報導獲知此一訊息,令人笑得喘不過氣來。不知教育部根據哪一條法律可以派人到大陸的大學查案?如果大陸教育部也派人到臺灣的大學查案,你會不會笑掉大牙?
最令人好奇的是,教育部的八道金牌為何要對外保密?有什麼見不得人之處?我們猜想,其內容應是政治多於法律,無理多於有理,幼稚胡扯多於實事求是。其實教育部的招數,不論公開或秘密,大家心知肚明、一目瞭然,那就是政治顏色主導,「非我族類,其人必異」,絕不可引狼入室,必驅之而後快。
其實最該細查的,第一名應是行政院長賴清德。他三番兩次在立院公開答詢:「我是台獨的工作者。」事後,蔡總統每次都為他緩頰:「我尊重他的個人意見。」
我們想請教:一個在位的最高行政首長在國會答詢,可以公然以私人身份主張與憲法或兩岸關係條例抵觸的言論,甚至可能觸動兩岸的敏感神經招來戰禍?這樣的行政首長,與在對岸兼兼課、開開講的「前政務官」學者,哪一種比較嚴重?還請教育部指教一下。
論語「子張篇」中,子夏曰:「大德不踰閑,小德出入可也」。閑字指欄杆,象徵規範,也就是說,大的道德問題不能踰越規範,小毛病則不值得吹毛求疵。民進黨執政以來,大德踰閑之事不知凡幾,而對遴選大學校長一事,不只雞蛋裡挑骨頭,甚至是挑細菌了,這種小鼻子小眼睛的氣度,豈有資格掌一國之大計?管爺遴選案,獨董、論文兩條應屬「大德」,但台大當局已不只一次釐清;而至對岸兼課、學術交流、學術座談,自兩岸互通以後,政界及學術界人物絡繹於途,早非新聞,最近一例乃內政部長葉俊榮遭媒體報導也曾在浙江大學兼課。
事實上,跨海兼課並無道德問題,深綠人物不也到大陸走走、講講,當年陳水扁、呂秀蓮、葉菊蘭等,都是老共的席上貴賓?為何管爺到大陸講學卻罪大惡極,因而不堪任台大校長?何況臺灣的知名教授赴大陸開講座,既可展示臺灣的學術程度高於大陸,也將臺灣的學術、思想的自由氣息帶至大陸,真難想像其間有什麼道德或不法的問題,連「小德出入」都談不上。
更離譜的是,教育部竟要求管爺自白其過去任教的學校與課程,管爺不是嫌犯,任何人沒有理由強迫他交代這些非屬刑案的事務,我建議不必理會,靜觀教育部下一步的鬧劇是什麼戲碼?或可供劇作家創作的靈感。
我也建議,管爺的家人不必為這些鬧劇而苦惱,因為不論管爺未來是否當得了台大校長,他已是名留歷史的人物,真正應該悲傷的,應該是潘文忠的家人,他們必須為潘部長蒙羞,甚至惹來臺灣教育史上的罵名。
歐陽修名言:「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禮義,治人之大法,廉恥,立人之大節,況為大臣而無廉恥,天下其有不亂,國家其有不亡者乎。」
我引述歐陽修的這段話,絕非危言聳聽,因為臺灣已被少數數政治人物弄得四分五裂,江宜樺先生形容為「民主內戰」,極為傳神。這一場「民主內戰」原本只有藍、綠、統、獨幾個版塊的內鬥,未料民進黨執政後,又增加了若干小版塊。不論「卡管案」結局如何,執政者與知識份子,尤其是大學教授這一層次的人物,必然會產生對立的情勢。另外,促轉委員會的橫行霸道,以及軍公教年金的違法違憲改革,又把一批菁英推向敵對的那一面。
我們生活在小確幸的安定社會中,不求聞達,只要溫飽,目前政權執政僅兩年多,竟不斷製造對立與仇恨,我們可以預言:「卡管案」可能是一個無形的「分水嶺」,一隻看不見的手,將臺灣的人才向對岸推進。10年以後,臺灣人才空了,資金跟著走了,企業也在大陸上市了,臺灣還剩下什麼?民進黨素以反中自許,而錯誤的政策與狹小的胸襟,必然造成「被統」的惡果。南非總統曼德拉說:「停止仇恨最好的方式,不是以恨止恨,而是以愛止恨」,民進黨領袖們應三復其言。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延伸閱讀】
● 沈榮欽專欄:誰該為管中閔事件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