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宕多時的政府組織改造法案,預計19日送行政院會通過。農委會11日再次提主張,希望林業試驗所完整留在農業部;為此農委會主委林聰賢、環保署長李應元當晚通電話「熱線」溝通。(圖片取自台北植物園臉書)
延宕多時的政府組織改造法案,預計下周四(19日)將送行政院會通過。行政院人事總處人事長施能傑11日邀集跨部會代表開會,敲定大致組改架構,會中僅農委會再次提主張,希望林業試驗所完整留在農業部,不要「分家」切割部分業務至環境資源部。
不過據了解,當晚農委會主委林聰賢、環保署長李應元通電話「熱線」溝通後,傾向林試所按原規劃「分家」,把不同業務劃歸到環資部、農業部,林試所成了蔡政府組改「最後拼圖」。此案尚待人事總處最後確認。
知情內閣官員指出,行政部門規劃,現行農委會林務局、林試所業務,只保留與林產業、林下經濟、城鄉綠美化有關業務在農業部內,其他則劃分給環資部。但11日會議中,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出示2016年2月1日立法院朝野黨團簽字的協商結論,希望爭取按照當時規劃,把林試所「留在農業部」,成為關鍵轉折。
據了解,施能傑在會中並未做出裁示,而是請林聰賢、李應元兩位機關首長再另外協調,儘快定案。林、李兩人當晚就通電話交換意見,傾向林試所按原規劃「分家」。
知情官員表示,林試所內與保育有關的業務,例如福山植物園「哈盆自然保留區」、墾丁「高位珊瑚礁自然保留區」保育,以及集水區治理、源頭試驗等相關業務,按照規劃要劃分到環資部。但當天會議中,農委會希望爭取按照立法院當初的朝野協商結論,留在農業部。
官員指出,11日會議中已確立大致組改方向,其中最受關注的經濟部水利署權責劃分,將依照行政部門最新規劃,與「水資源保育」有關業務,整併到環資部;與經濟開發較有關的「河川治理」業務,則留在經濟及能源部內。當天只有討論到,水利署業務切分到經濟及能源部、環資部後,兩邊的機關名稱要有區隔,「不要讓民眾混淆不清,不然未來可能挨罵」。
事實上,馬政府2010年即確立新思維的《行政院組織法》,37個中央二級機關要整併為29個,按照規劃,環保署升格的環資部因納入多個部會原三級機關,儼然取代內政部成為「天下第一部」。
不過,多年來各界對於經濟部水利署、農委會林務局及林試所等業務,是否併入環資部意見分歧,紛紛「動員」遊說中央政府及朝野立委,連帶讓相關組改法案全卡關至今。
行政院長賴清德上任後,開始整合各方意見,這次終於拍板要將未完成組改「五部一會」一次到位,包括環資部、內政部、交通及建設部、經濟及能源部、農業部、陸委會的相關組改法案,都將在19日行政院會通過後,送立法院審議。不過也有官員預告,「真正的戰場在立法院,屆時勢必又有一番角力」。
除把馬政府時期留下的組改方案「調整後」送出行政院外,民進黨內部近期也有越來越多建議聲浪,呼籲「民進黨政府應該提出自己的組改主張」。
民進黨立委蘇巧慧和鍾佳濱在3月底各自提出《行政院組織法》第3條條文修正草案,兩人都建議應重新劃分教育部、科技部的權責,把高等教育相關業務挪到科技部,一方面避免業務、預算高度重疊,另外也是整合高等教育學術研究能量,把戰力發揮到最大。
不同的是,蘇巧慧所提修正草案,把教育部、科技部改制為「國民教育部、高等教育及科技部」。鍾佳濱則主張,把高等教育中的「研究型大學」列入科技部掌管,改制為「科技及學術部」。
蘇巧慧接受《上報》訪問時說,科技部掌管科技預算、高教研究經費分配,和教育部高教司業務有重疊之處,如果因部會橫向聯繫不暢通而有扞格,「就非常可惜」。因此她建議,應重新思考組織架構,讓高教發展、人才培育、資源配置更到位。她並強調,這樣的組織架構並非獨創,而是世界趨勢,例如法國就分別設立「國民教育部」及「高等教育、研究與創新部」。
蘇巧慧透露,她對組改方向「沒有堅持」,她甚至考慮再提另一個組改修法草案,參考「日本經驗」整合教育部、科技部、文化部相關業務,統合成一個大部會,在同一「屋頂」之下,思考如何更有效率推動國民教育、高等教育、藝術教育等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