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利亞政府日前攻擊反政府軍占領的哈拉斯塔鎮(Harasta)。(美聯社)
敘利亞7日傳出政府使用毒氣攻擊平民,美英法13日聯手發射飛彈攻擊,不過這樣的軍事攻擊到底能達到什麼效果?
《英國廣播公司》(BBC)和英國皇家聯合軍事研究所(RUSI)研究員克拉克(Michael Clarke)共同分析西方多國對敘利亞進行軍事干涉的目的。
BBC報導指,西方國家未來可能集中針對敘利亞無法遮蔽的軍事設施攻擊,如機場跑道等,也可能轟炸敘利亞的軍事指揮控制系統,以及摧毀敘國政府在2015年後迅速重建的軍事基礎設施。
此外,美國可能宣布長期政策,反覆攻擊軍事設施確保其無法使用,並限制遷移至俄羅斯基地避難的敘國飛機不得駕駛,達到類似禁航區的效果。
#Syria latest:
— Bloomberg (@business) April 14, 2018
- U.S., U.K., France launch missile strikes
- Chemical weapons sites targeted
- No more attacks planned, says Mattis
- Russia condemns strikeshttps://t.co/EdGof27Q98 pic.twitter.com/hLqg7u8ELq
根據BBC報導,美英法聯軍轟炸敘利亞顯然不會為當地居民帶來立即性影響,而敘利亞總統阿塞德(Bashar al-Assad)也不可能就此放棄鞏固政權的決心。而西方此舉反而可能造成與俄羅斯之間關係更趨緊張,甚至帶來無可預料的結果。
軍事行動本身不具意義,它必須被列為政治戰略中的一部分。聯軍轟炸其中一個目的就是防止化學武器在戰爭中成為常態。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過去稱化學武器是條「紅線」(red line),但即使敘利亞政府均明顯踩線,國際仍未有大規模動作。
這次,在所有道德灰色地帶中,面對國際法治受到的壓力與挑戰,西方領袖無法再次縱容阿塞德政府為所欲為。
除此之外,外界分析有效的軍事行動代表西方強權將重回中東政局,其中的政治盤算在於,武裝介入是否比無視正在失控的強權還要更符合自身長遠利益。
Last night's strikes on #Syria have done nothing to change the fact that the world has abandoned the Syrian people - my @haaretzcom analysis https://t.co/nA5CbV4vMf
— Anshel Pfeffer (@AnshelPfeffer) April 14, 2018
面對敘利亞內戰和肆虐該國多時的恐怖組織「伊斯蘭國」(IS),西方各國若是紛紛避而遠之也並非不能理解,然而一旦置之不理,該地區的未來將落在伊朗與俄羅斯手中,甚至連土耳其也一起分杯羹。
ISIS, financied by Saudi Arabia, used chemical weapons at least 52 times in #Syria & Iraq according to the New York Times citing London's IHS Conflict Monitor https://t.co/5SsWQ1cNbv
— WikiLeaks (@wikileaks) April 14, 2018
至於敘利亞人民,他們期望軍事行動有機會推動總統阿塞德回到談判桌,讓這場耗時數年的內戰能以人道的方式結束。
軍事行動從不是件易事,只有在一致且實際的政治策略下才能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