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以中客為主的觀光業」遇到最大的困境就是「無客可接」,因此政府要做的事情應該是協助觀光業者轉型。(攝影:陳駿碩)
馬政府自上任以來頻頻對中國旅遊業釋放優待,諸如「免簽」、「住宿優待」、「稅收扣減」等,使得部份「跟著政策走」的旅行業者因為「利多」,將目標放在「同一個籃子」裡,而導致現在的慘狀。
雖然業者對於自己商業經營的風險本來就應該「自負盈虧」,但是那些「受影響」的觀光業者是因為受「新政府」的兩岸政策影響,政府的功能就是為人民服務,難道蔡英文政府不應該要為觀光業負責嗎?
現在「以中客為主的觀光業」遇到最大的困境就是「無客可接」,因此政府要做的事情應該是協助觀光業者轉型,以往接低價「中國團」,現在應該提升品質或轉向打入「東南亞」及「歐美」市場。
當然可以合理想像的是,所謂的「轉型」也有過渡期,在過渡期間,有很高的機率業者會遇到「週轉不靈」的可能,因此政府應該要提供優待利率的貸款,幫助業者渡過難關。
在2001年台灣加入WTO時,當時的扁政府即是以這種「產業轉型」的方式讓受衝擊的農業轉型,「化險為夷」轉型為「高經濟作物」或是「休閒觀光產業」,不只農業受衝擊變小,部份農民也順勢「逆風高飛」。
雖然會有人說「政治歸政治,觀光歸觀光」,但是過去中國政府就常常因為政治因素影響觀光決策,2007年因為加拿大總理接見達賴喇嘛,就停止雙邊旅遊協商,2010年也曾因為漁船爭議,要挾將停止旅行團到日本觀光。
面對中國這種人治意味相當濃厚的國家,中國目前大幅減少觀光客以逼迫蔡政府妥協,所採取的手段是老狗變不出新把戲,只是把對其他國家做的威脅原封不動複制過來而已。
但如同好萊塢電影裡面的台詞 :「不能跟恐怖份子談判」,蔡政府要做的不是對中國言聽計從,而是「贏要一起狂,輸要一起扛」,扛下前朝的錯誤決策,帶領台灣的觀光業走出現在壟罩的陰霾。
※作者為輔仁大學法律研究所研究生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