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應台文化基金會「思沙龍」15日邀請潘鳴嘯分享參與法國五月風暴的反思。(攝影:張凱婷)
財團法人龍應台文化基金會「思沙龍」10日以「法國:從五月風潮的『左』走向了哪裡?」為題,邀請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中心客座教授潘鳴嘯(Michel Bonnin)主講,回顧1968年席捲法國的「五月風暴」(法語:Mai 68),剖析這場全國性抗議活動對後來的法國造成了何種影響。
五月風暴發生時才19歲的潘鳴嘯親身參與了整個過程。他在演講中表示,雖然這場抗議活動最後沒有成功,但是他們的革命事實上並不算失敗,因為經過這場社運,法國由偏向傳統且保守的紀律轉而傾向自由,更造就了後來的「婦女解放運動」。
講座進行之前,現場先播映了《68-法國學運紀事》紀錄片,探討法國1968年五月風暴的爆發原因及經過。
1968年3月22日。當時有150名巴黎農泰爾學院(現為巴黎第十大學)的大學生,由一名主張「無政府主義」的社會系學生孔本迪(Daniel Cohn-Bendit)領導,佔領了學校行政大樓,希望獲得教育改革。直到5月2日,校方關閉了農泰爾學院,巴黎的大學生們只好在3日轉到索邦分校(Sorbonne)前集會抗議。
由於擔心連鎖反應,教育部便出動了員警進入校區,驅趕並逮捕了422名學生,還有600多人也因此受傷了。這些行動不但激怒了學生,也使得其他社會人士開始同情這些學生,引爆了之後大規模的無限期罷工抗議活動。
潘鳴嘯補充表示,五月風暴就如其名,像一陣風暴突然就刮過法國了。他說:「這場運動一開始是令人驚訝的,沒有人預料到,也沒有人真的了解發生了什麼。」
5月10日深夜,巴黎市民加入學生陣營開始示威,在索邦分校附近的拉丁區(Quartier Latin)築起路障,與防暴警察爆發巷戰,導致360餘人受傷,500多人被捕,100多輛汽車被焚毀。就這樣,法國人被全面激怒,決定在13日發動無限期罷工,總共100萬人走上巴黎街頭一起示威。
一直到了5月22日,參與遊行抗議的人數已經達到800萬人,工人罷工導致整個法國陷入了癱瘓,交通更是出現了極大問題。這場學生運動開始演變成由左翼主導要求當時的法國總統戴高樂(Charles de Gaulle)下台的政治運動。
5月24日,一直保持緘默的戴高樂終於發表了講話,同意進行大學、經濟與社會的改革,並建議公民再次投票。聽完這番講話,示威者以「永別了,戴高樂」歡呼回應。
潘鳴嘯表示,事實上在那之後,越來越多人認為示威者的暴力行動太過分,開始擔心到了如此地步,往後該如何善後。
潘鳴嘯還說,最大的轉折點就在於,戴高樂5月29日前往聯邦德國的法軍駐守地,會見法國駐軍司令馬索,成功取得了軍方的支持。隔天,戴高樂返回法國,再次發表講話,宣布解散國會並進行改組。
於是,到了6月,大多數工人便逐漸返回工作崗位,整個法國也漸漸回到了正軌上。6月底,支持戴高樂的右翼多數派在國會大選中獲得大勝,這場五月風暴就這樣看似失敗地結束了。
然而,潘鳴嘯不認為這場革命失敗了。他說,在這起運動中,的確有烏托邦理想主義的性質,大家都想創造一個理想的社會,讓法國更加自由和公平,但基本上是不成功的。
不過,雖然沒有成功改變政權,但潘鳴嘯認為五月風暴成功改變了當時的社會,尤其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因為在那過程中,無論是在學校或是家裡,每個人都開始會發表自己的意見。該抗議活動更成為了後來「婦女解放運動」的起點。
另外,原本較為傳統保守的法國,在那次運動之後變得傾向自由了。潘鳴嘯說,當時不僅法國的教育有了改革,男女關係也因此自由多了。
潘鳴嘯表示,1968年的法國甚至不允許民眾避孕以及墮胎,若逼不得已也只能找黑醫生。但是,五月風暴結束後,1974年的法國出現了「現代右派」,甚至出現了一位女部長,直至那時右派的政府才把墮胎合法化。他認為,這些都可以算是五月風暴的革命成功。
為何法國會發生五月風暴這樣的抗議活動呢?從潘鳴嘯的演講中可以歸納出以下原因。
二戰結束後,西方國家社會依然以保守為主,法國大學生都要西裝革履並且打領帶,男女也得分班、分宿舍,循規蹈矩地學習和生活。而隨著戰後所爆發的「嬰兒潮」,法國出生率激增,大學生人數也跟著驟長。到了1968年,法國的大學生已有60萬人之多,占總人口的1.2%。
隨著時間的推移,法國年輕人漸漸開始追求自由,不僅對父輩、大學教育感到不滿,甚至對未來的出路感到渺茫。加上當時左派思想在大學十分活躍,年輕人受到共產主義、無政府主義等影響,於是漸漸推動了五月風暴。
此外,潘鳴嘯也表示,70年代的法國對社會主義很多幻想都破滅了,大家認清革命是不可能的,因為力量太小,於是轉而追求改革。他說:「我們從黑和紅變成了粉紅。」
潘鳴嘯認為五月風暴的挫敗也造就了另一個影響,很多人也「從紅色變成了綠色」。這是因為五月風暴那一代的父輩經歷過戰爭,經歷過物資匱乏的生活,於是都擁抱消費主義。但是經過五月風暴後,那一代的年輕人便開始提倡環保。
潘鳴嘯舉例,孔本迪在80年代時變成了德國綠黨的領袖人物,這些都是五月風暴的影響。他說:「他依然是理想主義者,但已經從紅轉成了綠。」
在提到五月風暴時,就難免會令人聯想到由中國前領導人毛澤東所發起的文化大革命。北京「紅衛兵」革命的資訊傳到了法國巴黎,鼓動了法國年輕人走上街頭。而潘鳴嘯曾在接受「法國國際廣播電台」(RFI)專訪時表示,法國民眾當時在聽到毛澤東說「造反有理」時,都覺得非常有意思。
這次講座會上,主持人林載爵問潘鳴嘯中國文化大革命和法國五月風暴有何不同時,潘鳴嘯回答:「我認為我們當時還是和『紅衛兵』很不一樣的。」他表示,法國是自發性的造反,而中國的紅衛兵則是「奉旨造反」,是聽從毛澤東的話才造反的。
潘鳴嘯說:「法國青年當時並沒有喝『狼奶』。」他認為,中國文革是崇拜暴力,但五月風暴的進行模式則受到了「法國二月革命」(French Revolution of 1848)的影響,並重再現人民公社的精神,是非暴力的。
他說:「有民主就很難會有殘酷且暴力的社會。」
另外,被問及如何看待台灣民主化的現象,潘鳴嘯表示,他不覺得民主化就會亂,並稱讚台灣是成功的民主化社會。但是,他認為,民主化國家在進行社會運動時,法律應該有最基本的限制以及保護,以免像五月風暴時無限期的罷工導致了整個社會陷入癱瘓。
潘鳴嘯以廣播電台作為例子表示,國家不能因為罷工沒有新聞,所以至少要有最低的服務。他還說,1968年時,雖然殯儀館工人也加入罷工,但當時他們還是貼出了「我們還是會提供棺材」這樣的告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