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公教高達百億元的「主管加給」年年免稅,引發議論。(攝影:葉信菉)
軍公教「主管職務加給」成了課稅漏洞,《上報》採訪了民進黨執政地方縣市的官員,以及內閣幕僚,不少人都支持把這項「實質收入所得」納入課稅。一些在公部門工作的基層公務員也認為,高官的主管職務加給占收入比重高,不課稅反而等於肥了這些高官,認為應該納入課稅。
不過,一名熟悉公務員人事事務的官員則擔心,年金改革已讓許多軍公教不滿,此刻若再把主管職務加給納稅,無疑讓軍公教的實質收入減少,恐怕會引發反彈,再度重創他們的士氣,對執政團隊衝擊會很大。
對於現行主管職務加給免稅,一名領有加給的內閣政務次長接受《上報》採訪說,不管哪個職業,任何加給要不要課稅都應該「一視同仁」,若其他加給要課稅,沒有道理主管職務加給不必課稅,否則「邏輯上說不過去」。
「領多少就應該報多少啊!」一名民進黨執政直轄市的簡任13職等官員接受《上報》採訪也直言,今年報稅時,他還主動問了幕僚,好奇「為什麼課稅的金額跟他的收入有那麼大落差」,結果幕僚竟回他,「你這個主管職務加給本來就不必課稅」,令他相當吃驚。
他表示,民間企業的課稅方式,一直都是領多少就報多少,即便他是官員,但也支持把這項本來就是收入的加給納稅,這才符合課稅公平的原則。
事實上,在地方政府,「主管職務加給」甚至是首長的「人事管理工具」之一。
一名地方縣市官員透露,以專委為例,該市府約一半專委可領有主管職務加給,而各局處的主管對於誰可支持這項加給,擁有決定權。
例如,A專委若表現不好,主管有權隨時取消該專委的「主管職」,那麼下個月起,該專委就無法再支領這份加給,這也可讓新任的執政縣市首長,可用這份加給來鼓勵或考評下屬的表現,督促他們更積極、認真完成政務。
一名在民進黨內閣任職的幕僚則表示,主管職務加給占高官的每月所得比較實在太高,次長級可達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然而這些「固定收入」卻可免課稅,未免太不公平,這些早年訂下的不合理規定,經過那麼多年,應該一併修法檢討。
●【解析總預算】綠營救選票示好軍公教 加薪3%當大紅包
●【內幕】避免年改議題成選戰相罵本 綠委傾向「軍公教勞」切割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