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社會正面臨嚴重的人口老化現象,儘管政府試圖利用激勵措施鼓勵生育,出生率依舊未見起色。據官方釋出的數據,日本兒童人口今年人數再創新低,已是第37年連年呈下滑趨勢。
截至2018年4月1日,日本未滿14歲的兒童人口為1533萬人,較去年同期減少17萬人,其中又以12-14歲的區間人數最多,有326萬人,代表這波延續自1981年的下滑趨勢,短期內不會好轉。
Number of children in Japan shrinks to new record low: https://t.co/m3ZSf48fWt pic.twitter.com/9uqsdQSNM6
— CNN Health (@cnnhealth) 2018年5月7日
日本擁有1.26億人口,但兒童僅占總人口的12.3%,比重遠低於其他破億人口的國家,如美國的18.9%或中國的16.8%。印度的兒童人口比重高達30.8%。
對於如溜滑梯般的兒童人口,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大力推動生育政策,提供各種激勵措施,包括一次性的現金補貼。據《日本時報》(The Japan Times)報導,日本政府希望能在2025年底前,將生育率從2015年的1.45拉高到1.8。不過截至目前,效果相當有限,今年只有東京上呈的孩童人數高過去年。
日本出生率低的問題已非一天兩天的事,而是數十年來的持續現象。許多工業化的國家同樣也面臨類似困境,但不同之處在於,其他國家通常能透過移民補上國內的缺口,相同的情況卻未在日本發生。
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2013年提供的最後一筆相關資料,外籍人士占日本總人口的1.3%,相較之下,美國的外籍人口有7%,愛沙尼亞更有16.1%。
經日本厚生勞動省估計,來到2060年,日本的總人口將從目前的1億2626萬人暴跌至8674萬人。這不管對經濟發展還是高齡族群的退休保障,都將造成不小衝擊。
面對龐大的老化人口,日本政府必須仰賴稅收來支撐相應的退休福利及醫療照護服務,不過隨著勞動人口大幅縮水,當局恐面臨稅收短缺的難題。
對此前景,日本政府更應加速改善勞動市場的條件,尤其是男女薪酬嚴重失衡的現象。
近日一份OECD的報告警告,性別不平等加劇了日本勞動力不足的問題。日本男女童的性別比近似於其他工業國家,但男女薪資差距高達25%,是所有OECD成員國中落差第三高的國家。
另外,國內欠缺完善的育兒體系,加上職場性騷擾及性別歧視等因素,變相提高日本女性加入職場的門檻,或降低其意願。
該份報告認為解決日本勞動力不足的關鍵在,善用所有的人力資源。對此政府可從四點下手,包括替年輕族群創造更好的工作環境,鼓勵雇用老年人口,吸引外籍勞工,及改善職場性別不平等的現象以提升婦女參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