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勃克級驅逐艦(神盾艦)。(圖片摘自網路)
《上報》報導,台灣計畫自行建造的神盾艦,由原本規劃的4500噸增加到5500噸,好容納中科院所自行研發的作戰系統,但中科院卻強烈建議,應該要增加到6200噸比較合適,而讓公告標案的時程再次延宕。說實話,這問題不是在上個世紀海軍想要以成功級為載台,興建田單級小神盾艦時就吵過一輪了嗎?後來隨著田單級小神盾艦的計畫取消,這個爭議也不了了之,沒想到海軍這麼多年來一直想要神盾艦,卻從來沒有再仔細好好考慮過這個問題,直到標案要公告前,才又想起這件事,而其實中科院的建議是非常有道理的,真的值得海軍與國防部再想想。
這個在上個世紀就吵過的問題是這樣,美國的神盾艦厲害之處在於擁有「區域防空」能力。過去的軍艦都只擁有「點防禦」的能力,也就是一次只能攻擊一個目標,但神盾艦是要應付敵人飽合攻擊的,所以一次可以攻擊很多目標。理論上可以防禦整個空域,就像撐起一把保護傘,保護整個海上艦隊,而這就叫「區域防空」能力。但是要達到這樣的目標,就要擁有四個重要的能力,「搜索的快」、「處理的快」、「發射的快」與「飛彈要夠多」,四者缺一不可。
要搜索的快,用過去機械旋轉式的對空搜索雷達是絕對不行的,等雷達轉一圈的時間,飛彈可能都已經飛到身邊了。也因此發展出了相位陣列雷達,一次裝上四具,360度都能涵蓋。這也是各國神盾艦最大的外型特徵,艦上朝著四個方向,各有一塊像是貼在艦上的平面物體,那就是相位陣列雷達,搜索範圍無死角,這樣才能「搜索的快」。而「處理的快」就是採用新的電腦系統與照明雷達,新型電腦系統就不說了,這外表看不到,但如果你注意美系的神盾艦,就會發現在艦上的高處有幾具像衛星電視小耳朵接收天線的東西,這其實是照明雷達,一具就可以同時導引好幾枚飛彈接戰。
至於「發射的快」,就是採用垂直飛彈發射器。這種發射器的好處是不用浪費再裝彈的時間,因為飛彈已經一枚一枚排好,垂直放在彈箱內,只要收到命令,就可一起發射。而且不用像過去的彈臂式發射系統,需要用彈臂將飛彈轉向要發射的方向,又再浪費一段時間。垂直發射的防空飛彈,可以在發射以後,靠助推段火箭把自己轉向目標方向,節省很多發射的時間。因為神盾艦要面對的不止是一個目標,很可能是敵方同時發動的多方攻擊,如果發射的速度不夠快,就算能快速搜索並鎖定目標,也沒有用。而最後一個最很重要的是「飛彈要夠多」,因為艦上防空飛彈如果不夠多,就算你搜索的快、發射的快,一樣沒用,防空飛彈一旦耗盡,神盾系統再強也已無用武之地。
瞭解了這四項重要能力,就能輕易瞭解上個世紀田單級小神盾的爭議問題。就算神盾系統的相位陣列雷達可以成功安裝在噸位較小的艦體上,這樣大小的艦體一樣無法攜帶太多的飛彈,整體的戰力會大打折扣,就算作戰系統再先進也沒有用。這就是『小型神盾艦經濟效益不佳』這句話的白話解釋。中科院的自製神盾系統比美製系統略大一點,因此增加到5500噸左右,才比較好安裝這套系統,但剩下的空間可能就沒有辦法像國外的神盾艦一樣,擁有完整的垂直飛彈發射器。而如果台灣的神盾艦只裝的下半套垂直飛彈發射系統,那就代表台灣的神盾艦攜彈量只有人家的一半,擁有的就是只有一半不到的戰力。結果花了神盾艦的錢,卻只買到國外類似噸位神盾艦的一半戰力,更不用說與美國近萬噸級神盾艦的戰力差距了。中科院大概也是因此,才會提出建議,增加規劃噸位到6200噸。
底下的配圖是中國的51C級驅逐艦瀋陽號,所採用的是俄製的里夫-M型垂直飛彈發射器,這種被戲稱為是「轉左輪」式的垂直發射器,其發射速度並不佳,攜彈量也遠不如美式的垂直飛彈發射器。也因此無法發揮神盾系統的效能。導致中國在後來的52C級驅逐艦上,採用改良自這套系統的中國自製垂直飛彈發射器,加快了射速,問題是攜彈量仍然不佳,因此更新型的54A護衛艦與052D驅逐艦最後都採用了類似於美系垂直飛彈發射器的構型,呈矩陣式排列的系統,以加大攜彈量。而這批採用俄系垂直飛彈發射器的驅逐艦並沒有大量生產,其關鍵的原因之一,就是垂直發射器的效能不如預期,並無法真正達到擁有「區域防空」能力的目標。
海軍一直希望獲得神盾艦,但是在上一次失敗後,卻沒有仔細思考過小神盾艦經濟效益不佳的問題。上個世紀的爭議到了今天已經要公告標案前,還沒有作出決定,仍在爭議中,真是數十年如一日,毫無改變啊。
※作者為軍事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