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的成功,來自具備全球最優越戰略思維、情報能力、有效國防戰力,以及高效率的創新經濟體來支撐這一切所需資源,這些剛好都是台灣最欠缺的。(湯森路透)
以色列最近可說春風滿面,先前一直無法如願的兩大心願都輕鬆完成,而且,還沒有付出什麼太大代價。
美國雖然歷史上經常與以色列關係密切,歐巴馬總統時期卻是少數的例外,2015年的伊核協議讓美以關係陷入冰點,以色列一直鼓吹美國退出伊朗核子協議,但歐巴馬認為簽下白紙黑字的條約,和伊朗和好,才是普世價值。直到美國政權輪替,川普政權毫不留情的聲稱伊核協議是有史以來「最糟糕的協定」,2018年5月8日,川普宣布單邊退出伊核協議,並宣布將對伊朗實施「最高層級」經濟制裁。
緊接著,川普又完成先前的承諾,打破美國近70年的模糊政策,於2018年5月14日正式將駐以色列大使館遷往耶路撒冷,帶動未來瓜地馬拉、巴拉圭也將跟進,實質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達成以色列數十年來的心願。
在美國退出伊核協議的同時,以色列立即放手大動干戈,5月8日再度空襲敘利亞境內伊朗基地,伊朗向戈蘭高地的以色列陣地發射飛彈報復,卻大多未命中或遭以色列的飛彈防禦系統擊落,沒有造成傷亡,反遭以色列反報復,5月10日以色列再度攻擊70處敘利亞境內伊朗基地,是雙方45年來最激烈衝突。
打狗也要看主人,以色列即使有美國默許,難道不用顧忌俄羅斯的面子?然而,以色列表示,行動已經先知會俄國,5月14日俄方還傳出計畫停止軍售敘利亞S-300防空飛彈系統。
當美國遷移大使館到耶路撒冷,哈馬斯在加薩走廊發動超過3.5萬人示威抗議、衝擊邊界,衝突結果有58人遭以色列軍方擊斃,2771傷,美國輕描淡寫稱是衝擊以色列軍的群眾要負全責。阿拉伯聯盟、黎巴嫩、土耳其、埃及、俄羅斯口頭譴責美國遷館,卻沒有任何國家採取實際行動。
以色列能扭轉伊核協議,甚至突破70年來的耶路撒冷禁忌,跌破國際眼鏡,似乎也證明只要有決心,天底下沒有不可能的事,不過,以色列可說擁有天時地利人和所有條件配合,成功並非偶然。
每當國際賽局轉變,就是國家命運改變的契機,有的國家賴以建國,得到承認,有的賴以興起,有的則衰弱或亡國,以色列的存在本身就是掌握賽局轉變契機的結果,當英俄「大賽局」結束,轉變為英國對德國的大包圍,鄂圖曼土耳其選錯邊,導致一次世界大戰後瓦解,中東四分五裂,受英法託管,使得猶太人有機會進入巴勒斯坦,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對德國的大包圍結束,轉變為美蘇冷戰,以色列在六日戰爭中向美國證明其戰鬥力與利用價值,從此成為美國在中東的戰略支點。
以色列上回是掌握了投靠大國賽局贏家的好機會,如今,得到的是另一種良機,歷史上,每當賽局轉變,經常有些地區突然間變成新賽局的邊緣三不管地帶,因而能在不受干擾的情況下成長茁壯,美國本身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美國的誕生,源於英國與法國之間「第二次百年戰爭」賽局,在七年戰爭後,法國為了扳回一城,資助美國獨立,因而使得美國得以在英法的矛盾中建國,在英法賽局最終的拿破崙戰爭中,又因而得到路易斯安那購地案的契機,買下大半美國如今中部地區。
拿破崙戰爭結束後,世界賽局改變,新的賽局是英國全球圍堵俄羅斯的「大賽局」,雙方在整個歐亞大陸上處處博弈,勾心鬥角,大賽局如火如荼進行的同時,位於美洲大陸的美國,卻被晾在一旁,與大賽局無關,無人理會,自由自在的發展,在美墨戰爭中取得德州到加州大片西部地帶,因國內矛盾打起慘烈的南北戰爭,也沒有外國勢力趁機入侵,戰後加速西部大開發,逐漸從新建國家崛起為新興強權,在美西戰爭中打敗西班牙,取得菲律賓、波多黎各、關島等殖民地,成為「列強」的一份子。
當英俄大賽局結束,英國轉而大包圍德國,以至於很快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賽局從橫跨整個歐亞大陸,縮小到集中在歐洲,這時,原本英國在東亞的防俄夥伴日本,突然發現自己位於新賽局的蠻荒地帶,原本列強在中國各自劃分勢力支持不同軍閥的熱鬧情況,也因為歐戰開打,而全數將焦點與資源轉回歐洲,加上美國陷入孤立主義不問世事,日本成了遠東地區唯一最強勢力,於是得以肆無忌憚的建立滿州國,對中國大舉入侵,甚至做起了大東亞共榮圈的美夢。
以色列如今也是得到賽局邊緣的好處,原本在大賽局與冷戰時代,中東地區在包圍俄國、蘇聯的戰略中是兵家必爭之地,以色列固然得以興起,但也受到限制,美國不希望為了滿足以色列,激怒所有其他阿拉伯盟友,所以70年來都不理會以色列的耶路撒冷主張;如今,賽局正式轉為大包圍中國,地緣上包圍拉攏對象最多及於巴基斯坦、阿富汗、中亞各國,伊朗以西的中東,在大包圍中國的賽局裡頭不再如同冷戰時期那麼重要。
當中東成為新賽局的邊緣,美俄在中東乍看之下仍然維持過去的角力態勢,但如今美俄之間已經漸漸有美聯俄制中的默契,對中東的老衝突越來越顯得心不在焉,以至於產生許多奇怪跡象,如俄羅斯竟然也在2017年宣布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這在過去冷戰時期是不可想像之事,而沙烏地阿拉伯跟以色列眉來眼去,以至於對巴勒斯坦幾近不聞不問,也是過去難以想像。
當冷戰態勢遠去,伊朗、沙烏地阿拉伯沒有過去兩大強權支持,現在得一切靠自己,偏偏「油元」經濟發生危機,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雙方經濟上的戰略地位幾乎完全相衝突,雙方目前都是以石油換取外匯,也都必須進行「後石油經濟」的國家經濟轉型,雙方所需的市場空間與市場資源可說剛好處於完全競爭,雙方也都面臨國內在經濟轉型下將有許多內部壓力,需要向外轉移,既然都有同樣的矛盾與需求,雙方剛好把遜尼、什葉的千古矛盾再搬上檯面。
沙烏地阿拉伯對外四處挑戰什葉派勢力,爭取遜尼派領袖的國際地位來鞏固統治正當性,對內整肅排除統治威脅,又以大規模經濟計劃意圖扭轉乾坤;伊朗則高舉什葉派共主地位,支持敘利亞阿薩德政權、黎巴嫩真主黨、北葉門。於是,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形成了遜尼、什葉互相大包圍的局部小賽局,以色列則趁機混水摸魚,從中得利,與沙烏地阿拉伯暗中結合,巴勒斯坦人因而遭到過去的遜尼盟友拋棄成為犧牲品,以阿之間既然已經彼此談好,美國也樂得順水推舟。
以色列的確也遇上「人」的因素,川普與以色列固然一鼻子出氣,但前任總統歐巴馬,其實才是以色列如今形勢大好的最大功臣,歐巴馬的左派天真理想,導致他在中東的複雜情勢中不斷犯錯,造成伊斯蘭國崛起等大亂局,以色列掌握機會,在其中下了不少工夫,不斷私下搧風點火,唯恐伊斯蘭世界不亂,如今中東一片鷸蚌相爭,以色列漁翁得利,歡呼收割。
以色列不僅把握天時,善用地利,更掌握人的因素,但最重要的,還是幾十年來日日自強不息,並且下足戰略及情報工作,對國際戰略的轉變一清二楚,才有實力籌碼,以及戰略敏銳度,達成不可能的任務。
以色列並非從此就高枕無憂,從過去的先例,從賽局邊緣中茁壯的國家,有美國這樣可長可久的例子,但也有日本因野心擴張過大,因而在戰火中被打為廢墟重新開始的例子,以色列日後會成為何者,端看人民與政治領袖的智慧。但無論如何,以色列的成功,來自具備全球最優越戰略思維、情報能力、有效國防戰力,以及高效率的創新經濟體來支撐這一切所需的資源,這些剛好都是台灣所最欠缺的,該如何見賢思齊,是這世代台灣人都必須深思的課題。
※作者台大醫學系畢業後,轉行出版、產業分析、業餘歷史研究,著有《橡皮推翻了滿清》、《明騎西行記》等書,譯作有《紙牌屋》等,現任科技新報數位內容行銷總監/台灣世代教育基金會副執行長
【延伸閱讀】
●藍弋丰專欄:美國大包圍中國 不過是人類大包圍史的最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