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施壓還「優惠政策人情債」 力阻台商返台投資

仇佩芬 2018年05月18日 15:35:00
蔡政府上台後,傳出中國為力阻台商撤資,對可能回台投資的台商嚴密「關切」,甚至搬出早年給予的優惠措施,要求台商折算為資金返還。(湯森路透)

蔡政府上台後,傳出中國為力阻台商撤資,對可能回台投資的台商嚴密「關切」,甚至搬出早年給予的優惠措施,要求台商折算為資金返還。(湯森路透)

台商在中國發展多年,近年來面臨發展瓶頸有意轉往海外市場或返回台灣投資,然而兩岸事務部門在助處理台商返台事宜過程中卻發現,除了中國對台外資企業資金匯出管制趨嚴之外,蔡政府上台後,各地方政府台辦系統不僅力阻台商撤資,更針對可能回台投資新事業的台商嚴密「關切」,甚至搬出早年吸引台商投資時給予的基礎建設或優惠措施,要求台商折算為資金返還,以阻止台商撤資退場。

 

中國近年來加強環保法規執法,2017年昆山、珠海等台商重鎮祭出「限污令」,雖因衝擊過大緊急喊卡,卻仍有華南知名台商大廠在今年初宣布停產,讓不少台商開始思考撤離中國市場,選擇轉進其他市場,或者決定退休。儘管台商撤資有諸多原因,兩岸事務官員透露,自2016年起陸續有台商私下反映,有意撤資或縮減經營規模的台資企業,不但面臨當地政府強力「挽留」,更被關切是否有意回台投資。

 

有台商私下反映,有意撤資或縮減經營規模的台資企業,屢遭中方關切。圖為2018年台商春節聯誼活動。(攝影:林家賢)

 

知情官員指出,去年蔡英文總統曾要求陸委會與經濟部進行中國台商返台投資的產業評估報告,針對台商優勢點名電子支付、製鞋、五金,及長照等產業;之後公開允諾政府將在土地取得、技術支援,及法令簡化等方面提供協助。然而據知情官員透露,陸續自去年起陸續有數名頗具分量的台商有意返台,投資長照、電動車及觀光業等產業,竟屢遭中方關切。

 

事實上,2017年蔡政府上任後的第一次台商春節聯誼上,蔡英文總統有「台企聯的台商朋友」計劃在三義投資文創觀光,讓該名重量級台商遭到中方關切,事後不得不極力自清,更因此減少出席海基會公開活動以避嫌。

 

撤資障礙三部曲:官方關切、要回優惠、資金匯出管制

 

台商私下向海基會等部門反映,「關切」事小,當有意結束經營的台資企業著手進行資產清算時,在處分設備、不動產時,面臨當地政府嚴格察查甚至刁難;而在支付員工薪資及社會保險費用項目也曾突然發生意料之外的勞資糾紛。

 

另外有台商反映,有些在中國經營已超過10年甚至20年的台商,早年赴中國時大多享受租稅、土地成本等諸多優惠,地方政府更提供 「三通一平(通水、通電、通路、平整土地)」,甚至「五通一平(通水、通電、通路、通氣、通訊、平整道路)」,如今要求台商以資金返還這些「優遇」,令人為之傻眼。而我方官員更懷疑,這只是當地政府為了阻止台商返台投資所設下的撤資障礙。

 

台商早年赴中國時,享受租稅、土地成本等許多優惠,若撤資將被要求以資金返還這些「優遇」。(中新社提供)

 

除了不希望台商返鄉投入台灣政策支持的產業,官員透露,就如同過去招商引資的高峰期,中國地方台辦拉攏台資也有「業績壓力」,不但要爭取新投資案,若台資企業退場數量增加,地方政府也會被檢討,過去台商在土地取得、安全檢查或勞工福利等項目享受寬鬆待遇所欠下的「人情」,在有意撤資時便不得不償還。

 

兩岸事務官員進一步指出,中國國務院在2017年發布《關於進一步引導和規範境外投資方向的指導意見》(簡稱74號文),也成為在中國的台外資企業無法將資金匯往境外的最大障礙。

 

歐美企業也遭中國刁難 利潤匯不回總公司

 

根據「74號文」內容,除了參與「一帶一路」海外合作計劃或配合中國政策的投資是「鼓勵項目」之外,許多針對資金匯出地區所做的限制讓這項文件形同「外匯管制」;尤其在文件中明載,「其他危害或可能危害國家利益和國家安全的境外投資」為「禁止投資項目」,而認定權限卻在中國管理部門。

 

而兩岸事務官員指出,絕大部分台商從事的產業,幾乎都在禁止或限制境外投資之列,包括購併後不能解決緊缺資源、無法創造就業機會、未提供新技術等產業;受此文件影響的不僅是台資企業,甚至已有歐美企業抱怨將企業利潤匯回總公司時遭到刁難,導致企業整體運作受到影響。

 

【延伸閱讀】

●中國施壓還「優惠政策人情債」 力阻台商返台投資

●中國經營環境丕變釀台商退場潮 台商第二代成兩岸爭搶對象

●中國台商湧現退場潮 盼政府另開「租稅特赦」方便之門

●「惠台31條」也抹除不掉的台商風險與冤屈

 

關鍵字: 台商 撤資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