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規劃建造4500噸級的新一代飛彈巡防艦,海軍設計納入相列雷達系統(艦首部位),但因體積過大、過重,海軍與中科院正討論是否用一座旋轉式3D相列雷達系統來取代。 圖為2017年台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海軍展示「新一代飛彈巡防艦」模型。(攝影:朱明)
海軍規劃建造4500噸級的新一代飛彈巡防艦,計劃在「迅聯艦用作戰系統」聯結相列雷達與MK-41垂直發射系統,成為台灣版的「小神盾」,但相列雷達系統體積過大、過重,在現有設計噸位無法容納下,只能減裝成為「一般」的飛彈巡防艦,據指出,目前海軍與中科院討論是否用一座旋轉式3D相列雷達系統,來取代多個相列雷達,但無論如何調整,目前海軍對外公布的新一代飛彈巡防艦的模型與草圖艦首的外觀,就一定要作部分的修改,才符合實際的現況。
知情人士指出,中科院研發的相列雷達系統,都是從自美購得的長白固定式相列雷達為基礎來進行改良,因這套系統屬於早期的設計,經中科院不斷改良,研製出機動式野戰防空相列雷達等,偵測範圍都在百公里以下,要達到偵測300公里範圍且具有通訊、電子反制功能的相列雷達,體積龐大一直是無法克服。
該名人士指出,具有偵測300公里功能的相列雷達登艦進行唯一的實際測試,是在2014年6月初以「定海計劃」所進行艦射型劍二系統測試,固定式相列雷達安裝於濟陽級的淮陽號(FFG-937)上,相列雷達是放在直升機庫上方,主要是整套處理設備塞滿了直升機庫,體積龐大一直是中科院固定式相列雷達的特色。
據指出,也許是受到艦射型劍二系統相列雷達登艦測試成功的影響,海軍進行「迅聯艦用作戰系統」的開發,就將聯結相列雷達與MK-41垂直發射系統構成台灣版的「神盾系統」成為研發的目標。海軍在規劃「新一代飛彈巡防艦」的規格時,無論是模型與草圖,自然就將台灣版的「神盾系統」放入,都明顯看出在艦首部位有相列雷達和垂直發射系統的裝置。
據了解,中科院不斷的改良,因無法變動原始設計的前提下,體積、重量都無法輕量化下,雖海軍將新一代巡防艦艦身設計從4500噸級增加500噸成為5000噸進行計算,還是無法將相列雷達系統放入;若要將艦身拉長拉寛成為6000噸以上,則要重新設計艦身結構與預算,但「新一代飛彈巡防艦」已進入編預算開始準備執行,加上許多的測試尚未完成等因素,國防部最後決定以艦身設計不變,從裝備減列下來執行此案。
海軍參謀長李宗孝日前在立法院答覆立委時表示,現在進行的巡防艦計畫,是為了替代已經服役多年的濟陽級、成功級巡防艦。未來等到基隆級(紀德級驅逐艦)也到達使用壽限,「我們會提自己的神盾艦」。但中科院副院長馬萬鈞則說「新巡防艦性能會比現役巡防艦強很多,但到底裝不裝相位陣列雷達,不便公開透露」。
據指出,「迅聯艦用作戰系統」若不與相列雷達、MK-41垂直發射系統聯結,其性能在接戰多個目標時就會捉襟見肘,因此目前有提案可否用一座旋轉式3D相列雷達系統,來取代多個相列雷達,再加入MK-41垂直發射系統,仍可將飛彈巡防艦的性能提升,並未取代紀德艦的「主戰艦」先進行部分的系統測試。
知情人士指出,海軍已規劃將高雄號兩棲登陸艦為測試艦,因空間大可裝入「迅聯艦用作戰系統」與全功能的相列雷達系統,以及MK-41垂直發射系統,來進行所有的測試,若採用旋轉式3D相列雷達系統的構想,該艦再來進行調整測試期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