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蝸藤專欄:川普贏了 美國輸了

黎蝸藤 2018年05月24日 00:02:00
美國最大負資產是川普這個(在外交上)不合格的總統。(湯森路透)

美國最大負資產是川普這個(在外交上)不合格的總統。(湯森路透)

中美貿易談判取得關鍵性進展,雙方發出共同聲明,又同意暫停互相對對方徵收關稅的計劃。雖然美國經濟顧問庫得洛強調,這只是「暫時」的,如果此後談判不順利還可以重新開徵。但川普特色的「層層加碼地施加高壓」的談判手法已被放在一邊,整個談判已經進入傳統的「慢慢拖著談細節」的「中國節奏」。很明顯,中美貿易戰還沒有實質開打就已結束,庫得洛的話只是爲了敷衍美國鷹派與反川派傳媒。

 

 

美國的貿易戰訴求由三個派別混雜而成:重商主義、全球派、關注科技競爭的戰略鷹派。這三個派別的目標並非一致,各項訴求的優先級也有別,甚至訴求之間也不無衝突。比如,全球派希望更自由地在中國投資,這就不利於重商主義的製造業回流。又比如,如財長姆努欽提出的那樣為增加出口而放鬆對中國的高科技禁運,就會讓中國更容易「偷到」美國技術。

 

如果美國總統是一個戰略為先的總統,那麽對美國而言,更正確的選擇就是把戰略鷹派的訴求放在首位。前戰略顧問班農就認爲,給美國阻止中國超越的時間只有5到10年,錯過了就無法保持美國地位了。

 

在貿易戰危機中,很多人都看到了中美對抗已經不是簡單的貿易問題,而是「中美關係出現深刻的變化」。美國在去年底的國安報告中,把中國列爲「對手」、「修正主義國家」,認爲中國「希望取代美國在印太地區的地位,推行自己以國家力量驅動的經濟模式,按照自己的喜好重建區域體系」。

 

在政壇、智庫、學術與媒體圈子,對中强硬派已經占了上風,越來越多人認爲過去的「吸納中國」的戰略是錯誤的。在習近平「稱帝」之後,這種氛圍更加倍强烈。於是,中美貿易戰被很多人,包括美國與中國輿論,視爲「重新定義中美關係」的大戰。

 

極端的重商主義者

 

但談判團負責人姆努欽是個華爾街全球派,要求中國開放投資與服務業市場的訴求,中國最容易就能滿足。事實上,習近平的博鰲講話已經原則上能讓姆努欽滿意。更重要的是,擁有決定權的川普是一個極端的重商主義者,最注重眼前看得見、摸得着的實利,即貿易逆差問題。

 

如果中國在去年「百日計劃」中就拿出令川普滿意的價碼,説不定貿易戰危機根本不會出現。只是川普開價不菲,中國企圖「糊弄」過去也沒有成功,一直拖著反而讓川普層層加碼。

 

在貿易戰上,美國的籌碼比中國多,在出動到對中興科技「一劍封喉」之後,這種優勢更顯得壓倒性。當時,雖然中國輿論場一片「中興被制裁更有利中國擺脫依賴」的「科技民族主義」呼聲,但遠水不能救近火,即便一再給自己打氣「中國人民的忍耐力比美國人高得多」,經濟產業還得回到現實。中國明白到,現階段還不具備與美國全面攤牌的實力。

 

是故,雖然5月初美國代表團赴北京提出堪稱苛刻的談判草案,以致被戲稱「新望廈條約」或「新二十一條」。中國也不敢再煽動民族主義,反而強調「談判沒有破裂」。好在,中國最後終於認識到關鍵的所在,就是滿足川普。

 

美國沒抓住這「5到10年」的窗口

 

雖然川普叫價已經更上一層樓,但還是「忍痛」被美國「敲詐」了一筆。用中國網民的話來説,美國是「剪羊毛」。但如果中國只是損失「一大片羊毛」,就保住「科技戰」這個核心戰略利益,中國還是勝利了。相反,美國沒有抓住這個「5到10年」的窗口,以後再要「遏制中國」就成為不可能的任務了。

 

因此,在誰輸誰贏的問題上,可以大膽地下結論:川普贏了,中國小勝,美國輸了。

美國爲什麽會輸?最關鍵的因素就是川普。雖然在政壇内外,「戰略鷹派」的聲音高唱入雲,但是否能影響川普的決策又是另一回事。川普擁有世界上最強大國家的最高權力,但行事十足一個「美國巨嬰」。

 

首先,注意力短。川普幾乎每天都在推特上轉換議題,分在具體每個問題上的時間有多少,有多認真,有多深刻可想而知。據説,他當了總統也不喜歡聽取報告,仍然是通過電視瞭解世界,尤其愛盯著福克斯新聞臺(FOX News),特別是主持人哈尼提(Sean Hannity)的節目,甚至幾乎每晚都要與哈尼提通電話。

 

美國三大有線新聞台中,福克斯新聞台是最「内向」的一個,國際事務佔比例最小。從哈尼提這個周一到五每晚播出的節目的内容,就可以大致知道川普最關心的事是什麽。從3月份到5月份,節目討論最多的是通俄案、墨西哥邊界墻、槍械等國内事務,明顯偏少的國際議題也集中在中東和朝鮮,沒有一集的核心議題討論中美貿易戰。

 

虛榮心極重

 

其次,任憑其喜好行事。莫説國會議員難以影響他,就連貼身幕僚的意見他也不見得會聼,甚至有時還故意反其道而行之。川普還特別著意塑造「守承諾」的形象,不管這個承諾是否合適。偏偏重商主義,「美國不能吃虧」,又是「川普思想」中最根深蒂固的一個:從1980年代開始,他就不斷抱怨別國「貿易上佔美國的便宜」。其實重商主義與科技戰并不太矛盾,但在川普眼中,只有前者才是不可或缺的核心。

 

第三,虛榮心極重。中國讓美國「剪羊毛」,可以預期美國對中貿易逆差,在往後一兩年有實質的減少。這能立竿見影地被川普用在炫耀上。週一他已經在推特上說,這是「(中國)首次降低了貿易壁壘與關稅」(這當然又是吹牛)。由於中國在貿易戰上打起了朝鮮牌,川普擔心中國慫恿與暗助金正恩,影響他「解決朝鮮核武器問題」,也急於結束貿易戰危機。要知道,白宮連「川普金正恩會面」的紀念幣也鑄造好了,豈容有失?川普還指望要拿諾貝爾和平獎呢。

 

第四,四處開火與世界為敵。很多人都已經指出,美國對抗中國的最佳武器就是川普上任第一天就退出的TPP。當然,就算美國「單挑中國」也勝算極高;何況,歐盟與日本等都抱怨中國的不尊重知識產權以及市場保守,美國在這點上與他們有共同利益,不難臨時結為統一戰線。

 

但川普的「策略」令人摸不著頭腦。本來,川普的「經濟反全球化」已經不得人心。(必須承認,某種意義上,美國確實一直用龐大市場「養著其他國家」,但這不能單純看作施捨,而是換回了其他利益。這裡無法深入討論。)川普的合適策略就應該逐個擊破,先拉住盟友對付中國。

 

但川普四處開火:在NAFTA上挑釁南北兩個鄰國,在鋼鋁關稅上挑釁歐盟、日本、韓國、印度等盟友。即便如此,川普也可以利用「臨時豁免」去驅使這些國家跟著美國對抗中國。但難以理解,爲何連最緊密的盟友日本都不在川普的「臨時豁免」名單上,把安倍硬是推給中國

 

歐盟雖然在豁免名單上,但川普不顧盟國勸阻,一意孤行退出伊朗核協議,給歐洲盟國迎頭一擊,美國威脅要制裁伊朗,連歐洲盟國的公司與伊朗做生意,也會(像中興一樣)被制裁。歐洲議會主席Donald Tusk喊出「有這樣的朋友,誰還需要敵人?」美國又威脅把對外國汽車徵收額外關稅,嚴重影響盟國利益(反而中國沒有什麽汽車出口美國)。

 

結果,在道理上落了下風的中國,反而成為「抗美」英雄,歐盟、日本、印度等在同一天步中國後塵,向WTO提出對美國徵收對等關稅。一下子,美國陷入「美國 vs 世界」的困境。以美國現在的實力,要打贏是異想天開。

 

談判手段只有蠻力取勝

 

川普號稱「談判專家」,但其談判手段看上去只有一種,就是以蠻力取勝,連合縱連橫、逐個擊破等連兩千多年前的古人也知道的手段都沒有。他或許錯估了美國的實力,或許根本浪得虛名。川普可能一開始就錯估「貿易戰很容易打贏」,在中國抵抗下才知道可能是一場持久戰,最後中國一滿足其要求,自然草草收兵。

 

第五,容易被收買。在劉鶴訪美期間傳來消息,在川普在推特上宣佈「中興很多人失業,要挽救中興」的前幾天,中國政府批准投資5億美元到川普集團在印尼的酒店與高爾夫球場。這很難不與川普爲何突然變成「中國優先」聯係在一起。雖然不太可能有證據,直接證明川普因爲這個投資就接受中國的條件,但對川普家族來說,這種疑雲揮之不去。

 

比如,川普的女婿庫什納的家族生意,就被指和美國對以色列與卡塔爾的政策變化瓜田李下。川普去年對中國和顏悅色,也被指和川普家族的生意在中國被特別照顧息息相關。

 

筆者在川普上台一週年之際曾撰文分析,在川普的第一年,美國外交一如所料地出現前所未有的困難。這與戰略思想轉變有一定關係,從自由主義改爲現實主義,必然會導致軟實力的部分下降;但只要操作得宜,轉行現實主義,走逆全球化的道路,硬實力的上升能夠彌補軟實力的下降,最終實現目標,未必一定「輸給中國」。

 

可是,「最大負資產則是川普這個(在外交上)不合格的總統」。這次中美貿易戰,「美國輸了」,就是一個最新例子。

 

※作者為旅美學者

 

【延伸閱讀】

● 黎蝸藤專欄:面對美國壓力 中國回歸睦鄰路線

● 【大家熱議影片】:中美洲動亂 各國深陷政治危機

● 中美貿易談判達共識 劉鶴:不打貿易戰

關鍵字: 川普 中國 貿易戰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