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佑宗專欄:柯文哲到底哪裡錯了

張佑宗 2016年09月17日 07:00:00
僅僅一年時間柯文哲從臺灣政壇新竄起的政治明星,一下子掉到吊車尾的窘境,柯文哲原來是人不是神,不如陳菊或賴清德經得起時間考驗。(攝影:李昆翰)

僅僅一年時間柯文哲從臺灣政壇新竄起的政治明星,一下子掉到吊車尾的窘境,柯文哲原來是人不是神,不如陳菊或賴清德經得起時間考驗。(攝影:李昆翰)

天下雜誌最近幾天公佈2016年縣市長施政滿意度調查,如果從比較嚴謹的學術觀點來看,這份調查「新聞性」高於「科學性」, 天下雜誌的調查方法存在測量效度(validity)和可比較性(comparability)的問題。

 

首先,天下雜誌採用民意調查(佔80%)和專家評鑑(佔20%)兩種方式,兩者合併計算縣市長的施政滿意度。但這兩種測量結果的相關性居然是負向的,在很多縣市出現專家評鑑分數很高,但民意調查的分數卻很低,將兩個不同面向的分數合併計算是有問題的。

 

其次,天下雜誌分別請全國中小企業總會、臺灣環境保護聯盟、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和中華福利聯合勸募協會,推薦熟悉當地縣市的學者專家進行評比,但並沒有描述學者專家群的代表性問題,以及評鑑分數是否具有一致性?

 

第三,連江縣如何和臺北市作比較?兩者條件顯然不同,不同的居民、不同的發展階段與不同的客觀環境等,要經過更高階的統計檢定與數字修正後作比較才有意義,貿然進行比較會有「不對等誤差」(non-equivalence error)的問題。

 

柯文哲原來是人不是神

 

然而,完全否定這次調查結果的參考價值也不全然是對的。比較簡單與正確的作法,應該是比較同一縣市歷年施政滿意度的變化,再分析其原因。這次調查變化最大的人就是臺北市長,2010年開始天下雜誌結合專家與民意這兩種評鑑方式,郝龍斌在2010年施政滿意度的分數是52.3,2011年到2014年的分數依序是52.5、48.4、50與45.7,柯文哲在2015年的分數高達68.3,今年則陡降到49.4,這個分數剛好接近郝龍斌過去幾年平均的分數。

 

僅僅一年時間柯文哲從臺灣政壇新竄起的政治明星,一下子掉到吊車尾的窘境,柯文哲原來是人不是神,不如陳菊或賴清德經得起時間考驗。柯文哲到底那裡錯了?臺北市民為何漸漸對他的評價由正轉負?很多人從某些具體失敗的政策進行分析,但更根本的應該是柯文哲做事的觀念和態度問題。

 

充分討論才能知道該怎麼做

 

在升學主義作祟下,書讀得好的人容易形成自戀、目中無人、沒有人的能力比得上他、也沒有什麼是可以難得倒他,柯文哲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該怎麼做就怎麼做」,但這句話是要有前提的。

 

不可否認的柯文哲是一位好醫生,曾經救過很多人,但政治這個行業和醫學非常不同。醫生看到檢驗報告,大概就可決定開刀或不開刀,因為檢驗報告出錯的機率非常小。政治問題通常錯綜複雜,多因多果或互為因果,很難客觀判斷什麼才是對的、什麼才是錯的。冗長的說服與溝通過程就成為一種常態,作為一位臺北市長應該多聽、多看與多想才能避免一再犯錯。

 

大巨蛋到底拆不拆、停工或復工,刪除重陽敬老津貼等重大市政爭議,不能由市長一人決定,或只參考少數市府官員、學者專家的意見,一點都不考慮市民、議員或廠商的感受。民主政治是大眾政治不是菁英政治,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該怎麼做事先要有充分討論,在政治世界裡沒有「絕對客觀」,只有「相對主觀」,大家共同認同的才是應該做的。

 

改革不就是討好選民嗎?

 

柯文哲內心裡認為他是要做改革的人,不想推行討好選民的政策。他認為改革難免得罪一些人,滿意度不高是理所當然的。但如果改革成功不是能獲得更多數人的支持嗎?柯文哲輕易忽略其他縣市長的成就,忽略他們在政策上的創新,完全沒有虛心學習的心態。何況討好選民有什麼錯?柯文哲對討好選民的看法是很狹隘的。

 

政治行為和經濟行為一樣,都是一種交易(exchange)行為,政治人物提供各種好處(benefits)交換人民的選票。政治人物可以透過政策綱領(programmatic)(廣泛的公共政策利益)來討好選民,也可以集中在侍從主義(clientelism)的分配體制(亦即派系政治)(machine politics),對特定的人或團體施惠(targeted group)以換取選票。政治人物也可依據領袖的個人魅力(personalist-charismatic),或依據宗教、宗派或其他社會分歧換取選票。

 

侍從主義將增加對政治資源尋租行為(rent-seeking),並使政治人物趨於掠奪導向產生腐化現象,有誰會贊成用這種方式討好選民?大多數的臺北市民並沒有人要柯文哲用公家資源討好特定群體的人,而是希望他能提出具有政策綱領來連結選民,以符合最多數人的利益。

 

「萬象有更新」、「改變有成真」?

 

2014年柯文哲在電視辯論會時提出的競選口號是「改變台灣,從首都開始;改變台北,從文化開始」,強調以「改變政治文化」為訴求的選戰。他並提出「開放政府、全民參與」的政治理念,主張重大政策先透過公民論壇,追求「公義社會、文化城市、健康安全、關懷分享、社區營造、公開透明」六大願景。未來台北市政府「施政做到效率創新、市民得到健康安心、台北創造光榮復興」。

 

兩年後我們檢驗柯文哲有沒有做到他當初的承諾?答案會令人相當失望,他開了大家一個玩笑。柯文哲做事常常雷聲大雨點小,或突然繃出一個新奇的主張,幾天後突然就消失了,完全看不到領導人應該具備深思熟慮的一面。如果柯文哲不再改變他過去當醫生的習慣,不再戒慎恐懼應付多元民意,明年評比再掉一名成為最後一名,一點也不令人意外。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回頂端